| 2016年公衛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 一、概論 | 1.健康教育 | (1)影響健康的因素 |
| (2)健康教育的概念 | ||
| (3)健康素養的概念 | ||
| 2.健康促進 | (1)健康促進的概念 | |
| (2)健康促進五大領域 | ||
| (3)基本策略及核心策略 | ||
| 3.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意義 | (1)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措施 | |
| (2)是實現初級衛生保健的基礎 | ||
| (3)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 ||
| (4)是提高公民健康素養的重要渠道 | ||
| 二、健康相關行為 | 1.人類行為基本特點 | (1)行為要素 |
| (2)人類行為的屬性 | ||
| (3)影響人類行為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 ||
| 2.健康相關行為 | (1)健康相關行為概念 | |
| (2)促進健康行為 | ||
| (3)危害健康行為 | ||
| 3.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基本理論 | (1)知信行理論 | |
| (2)健康信念模式 | ||
| (3)行為改變階段理論 | ||
| (4)創新擴散理論 | ||
| 4.健康相關行為干預 | (1)個體健康相關行為干預 | |
| (2)團體健康相關行為干預 | ||
|
| ||
| 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的實施 | 1.人員培訓 | (1)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及原則 |
| (2)培訓的準備和實施 | ||
| 2.健康教育材料開發 | (1)材料分類 | |
| (2)材料制作程序 | ||
| 3.計劃實施的監測與質量控制 | (1)內容 | |
| (2)方法 | ||
| 六、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評價 | 1.概述 | (1)評價的概念 |
| (2)意義 | ||
| 2.效果評價的內容與指標 | (1)近期效果評價 | |
| (2)中期效果評價 | ||
| (3)遠期效果評價 | ||
| 3.評價設計方案 | (1)不設對照組的前后測試 | |
| (2)設對照組的前后測試 | ||
| 4.影響效果評價真實性的因素 | (1)歷史性因素 | |
| (2)工作人員與參與者的熟練性 | ||
| (3)失訪 | ||
| 七、重要場所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1.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1)概念 |
| (2)城市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
| (3)農村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
| (4)特殊人群健康教育(孕產婦、兒童、老年人) | ||
| 2.學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1)概念與特征 | |
| (2)內容 | ||
| (3)健康促進學校的效果評價 | ||
| 3.工作場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1)概念 | |
| (2)主要內容 | ||
| 4.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1)概念 | |
| (2)主要形式與內容 | ||
| 八、重點公共衛生問題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1.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 (1)高血壓 |
| (2)糖尿病 | ||
| 2.傳染病 | (1)艾滋病 | |
| (2)結核病 | ||
| 3.煙草控制 | (1)吸煙的危害:吸煙及二手煙的定義及其主要危害、煙草使用流行情況 | |
| (2)吸煙的行為干預:煙草依賴疾病的概念、臨床場所戒煙指導 | ||
| (3)常用戒煙藥物及使用方法 | ||
| (4)人群煙草控制策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與控煙策略(MPOWER) | ||
| 4.成癮行為 | (1)概述 | |
| (2)戒酒 | ||
| (3)戒毒 | ||
| 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1)概念 | |
| (2)健康教育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