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洋為中用
B.以中為主,以洋為輔
C.批判吸收
D.鑒別真偽
2.盡管電燈在發明后的一段時間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數人都持觀望態度而繼續使用油燈。但是到了19世紀中后期,電燈還是最終戰勝了油燈,成為歐美諸國主要的照明工具。電燈必然取代油燈的哲學依據是( )。
A.質量互變規律
B.對立統一規律
C.否定之否定規律
D.內外因相互作用規律
3.對待腐敗現象要防微杜浙,以免“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是因為( )。
A.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
B.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C.事物普遍發展
D.發展是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絕
4.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途徑是( )。
A.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B.發展經營性文化事業
C.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D.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5.真正決定產品價值的因素是( )。
A.一種產品或一項服務本身給人們帶來的極大滿足
B.生產成本
C.生產成本+流通費用
D.物價水平
6.商品的二因素是對立統一的,這對矛盾的解決有賴于( )。
A.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
B.貨幣的出現并充當交換媒介
C.商品交換的實現
D.商品物質實體的消亡
7.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代條件是( )。
A.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
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D.十月革命開辟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新時代
8.國家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給予物質保證的社會安全制度是( )。
A.按勞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會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9.某公司與四名博士合辦另一有限責任公司,四名博士以“無形資產”——知識擁有40%股份,這四名博士因此取得的收入屬于( )。
A.按勞分配所得 B.按勞動要素分配所得
C.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D.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所得
10.國家限期淘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等一批污染環境的產品,鼓勵生產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品。出臺這項政策的原因是( )。
A.被淘汰的產品缺乏市場需求 B.增強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需要
C.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需求 D.滿足企業獲取利益的需要
1.【答案】C。解析:毛澤東提出對待外國文化的方針是在批判的基礎上吸收。故本題答案選C。
2.【答案】C。解析:否定之否定規律表明:事物發展的總方向、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發展的具體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電燈的發明作為一個新事物,是后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在開始的一段時期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并最終戰勝了油燈,成為諸國主要的照明工具,真正體現了前進、上升中的曲折性。其他三個規律沒有明顯的體現出來。故本題答案為C。
3.【答案】B。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開始一個新的發展過程。防微杜浙就是要防止危險,剛開始是可以控制,等到危機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會像千里之堤一樣,最終潰于蟻穴。所以量變時,不堅持適度原則,超過度之后,必然會引發質變。故本題答案為B。
4.【答案】B。解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要協調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推動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途徑。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根本任務是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答案】A。解析: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通過使用價值表現出來。故本題答案選A。
6.【答案】C。解析:商品是人們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其二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是本質因素。商品交換中,賣方通過讓渡使用價值來獲取價值,無論生產者或購買者,都不可能既占有某種商品的使用價值,又同時實現它的價值。故本題答案選C。
7.【答案】D。解析: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這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故本題答案選D。
8.【答案】C。解析:社會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國家為主體,依據一定的法律和規定,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會保障基金為依托,對公民在暫時或者永久性失去勞動能力以及由于各種原因生活發生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故本題答案選C。
9.【答案】C。解析: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實現的,本題為某公司與四名博士合辦的有限責任公司,為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可以排除A。勞動要素指人力資源中從事各類勞動并獲取報酬的那部分人口在經濟、社會中的投入形成的勞動投入量。題干中并沒有顯示四名博士投入的勞動,所以排除B項。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所得,多為個體戶經營所致,故可排除D。生產要素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知識為生產要素的一種,故本題答案為C。
10.【答案】B。解析:國家限期淘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等一批污染環境的產品,鼓勵生產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品。體現的是經濟發展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而可持續發展戰略正是要兼顧到經濟發展和環境的關系,故本題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