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會功能是調節功能,道德調節的主要形式是( )。
A.人們的內心信念 B.傳統習慣 C.社會輿論 D.道德評價
2.在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中,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要求的是( )。
A.堅持改革開放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3.下列哪一事件成為國共再次合作的轉折點?( )
A.華北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皖南事變
4.中國歷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是( )。
A.《欽定憲法大綱》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華民國約法》 D.《試訓政綱領》
5.1919年( )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經濟學說和社會主義理論。
A.陳獨秀 B.毛澤東 C.李大釗 D.周恩來
6.設立京師大學堂是( )。
A.洋務運動的成果 B.戊戌變法的成果
C.清末“新政”的成果 D.新文化運動的成果
7.家庭美德是調節人們在家庭生活方面的關系和行為的道德準則。下列選項中,屬于家庭美德基本內容的是( )。
A.見異思遷 B.男尊女卑 C.虛榮攀比. D.尊老愛幼
8.2009年2月21日,法國佳士得拍賣會上出現了中國圓明園流失的文物“12生肖”,中國政府強調,鼠肖和兔肖銅像是在戰爭期間被國外侵略軍劫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貴文物,理應歸還中國,鼠肖和兔肖銅像被劫是在( )。
A.第一次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1883年中法戰爭 D.八國聯軍侵略戰爭
9.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反蔣斗爭第二條戰線的準確表述是( )。
A.國統區的學生運動 B.國統區的工農運動
C.國統區的地下斗爭 D.國統區的民主運動
10.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樹立為社會、為他人作奉獻的職業精神。這是職業道德基本要求中( )。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D。解析:道德評價是道德調節的主要形式。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是道德調節所賴以發揮作用的力量,A、B、C三項與題干要求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
2.【答案】C。解析: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基本路線最主要的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的基本途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要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回答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政治保證問題,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要求。“堅持改革開放”回答了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和外部條件問題,體現了解放生產力的本質要求。“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一個整體,集中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布局,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和發展道路。全面堅持和正確處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相互關系,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辯證統一關系的內在要求。A、B、D三項與題干要求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C。
3.【答案】B。解析:1936年12月,蔣介石從洛陽前往西安,親自督戰戰斗不力的東北軍部隊。12月12日,東北軍統帥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扣留蔣介石,逼蔣抗日,史稱“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后西安事變在雙方的妥協后,得到了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標志著十年內戰局面的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成為國共再次合作的轉折點。故本題答案選B。
4.【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勝利,以孫中山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制定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本題答案選B。
5.【答案】C。解析: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刊登在《新青年》上,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6.【答案】B。解析:在戊戌變法中,改良主義者設立了京師大學堂,宣傳維新思想。
7.【答案】D。解析:家庭的基本內容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故本題答案選D。
8.【答案】B。解析: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圓明園的很多珍貴文物因此丟失。
9.【答案】D。解析: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指的是解放戰爭。在國民黨統治區,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民主運動也迅速地發展起來,成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A項表述是不完全的。本題答案選D。
10.【答案】D。解析:奉獻社會就是要求從業人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樹立奉獻社會的職業精神,并通過兢兢業業的工作,自覺為社會和他人做奉獻。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中層次的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目標指向。故本題正確答案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