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扣(kou)(kou)繳義務人應當(dang)在法定(ding)扣(kou)(kou)繳義務發生之(zhi)時起的一定(ding)期限內,按照所(suo)代(dai)扣(kou)(kou)、代(dai)收(shou)的稅種(zhong),分(fen)別(bie)設置代(dai)扣(kou)(kou)繳、代(dai)收(shou)代(dai)繳稅款(kuan)賬簿。該期限為(wei)( )
A. 10日
B. 15日
C. 20日
D. 30日
(2)目前我(wo)國做主(zhu)要(yao)的稅款繳納方式(shi)是( )。
A. 納稅人自行計(ji)算,自行繳納
B. 代扣代繳與代收(shou)代繳
C. 稅務(wu)機關自收稅款并辦理入庫手續
D. 委托代征
(3)會計實(shi)務操作能(neng)力包括( )。
A. 專業(ye)操作(zuo)能(neng)力(li)和(he)專業(ye)勝(sheng)任能(neng)力(li)
B. 專業操作能力和職(zhi)業經(jing)驗
C. 專業操作能力(li)和操作的(de)創新能力(li)
D. 專業勝任(ren)能力和(he)操作的創(chuang)新能力
(4)會計(ji)職業道德與會計(ji)法律制度的(de)不(bu)同,前者具有(you)很(hen)強(qiang)(qiang)的(de)( ),后(hou)者具有(you)很(hen)強(qiang)(qiang)的(de)他律性。
A. 自律性
B. 教育性
C. 自覺性
D. 正規性
(5)下列不(bu)屬于會計檔案的是(shi)( )。
A. 會計憑證
B. 財務會計(ji)報告
C. 會計賬簿
D. 會計制度
(6)下(xia)列(lie)不必繳納企業所(suo)得稅的是(shi)( )。
A. 有限責任公司
B. 合伙企業
C. 居民企業
D. 非居民企業
(7)根(gen)據(ju)會計法律法規(gui)的制定,下(xia)列各(ge)項(xiang)中(zhong),出納(na)人員可(ke)以監管的工作為( )。
A. 稽核工作
B. 會計檔案(an)保管工作
C. 收入(ru)、費用、債(zhai)權債(zhai)務賬目(mu)的登(deng)記工(gong)作
D. 固(gu)定資產登記工作
(8)授(shou)權批準形(xing)式通常有( )。
A. 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
B. 重要(yao)(yao)授權(quan)與非重要(yao)(yao)授權(quan)
C. 特別(bie)授權與重要授權
D. 常規性授權和特定性授權
(9)匯兌分為信匯、電(dian)匯兩種,具體(ti)由( )選擇使用。
A. 收款人
B. 匯款人
C. 匯入行
D. 匯出行
(10)支(zhi)票應(ying)當自(zi)出票日(ri)起( )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A. 5日內
B. 7日內
C. 10日內
D. 15日內
(11)單位內部(bu)會計監(jian)督的(de)對象是( )。
A. 單(dan)位(wei)的產(chan)品質量
B. 單(dan)位(wei)的人(ren)員培訓
C. 單位的會計活動
D. 單(dan)位的(de)經濟活動
(12)根據(ju)《會(hui)(hui)計從(cong)業資(zi)(zi)格(ge)(ge)管理辦法(fa)》的規定(ding),會(hui)(hui)計人員在同一會(hui)(hui)計從(cong)業資(zi)(zi)格(ge)(ge)管理機構管轄范(fan)圍內調轉工(gong)作(zuo)(zuo)單(dan)位(wei)且(qie)繼(ji)續從(cong)事會(hui)(hui)計工(gong)作(zuo)(zuo)的,應當自離(li)開原工(gong)作(zuo)(zuo)單(dan)位(wei)之日起一定(ding)期限內,持會(hui)(hui) 計從(cong)業資(zi)(zi)格(ge)(ge)證書及有關材料(liao),辦理會(hui)(hui)計從(cong)業資(zi)(zi)格(ge)(ge)調轉登記。該期限是(shi)( )。
A. 30日內
B. 60日內
C. 90日內
D. 180日內
(13)下(xia)列說法(fa)中正確(que)的(de)是(shi)( )。
A. 企業采用不(bu)同的會計(ji)(ji)處理(li)方法,不(bu)會影響會計(ji)(ji)資料的可比性
B. 企(qi)業會計處理方法前后(hou)各期可以隨意變更
C. 企(qi)業(ye)會(hui)計處理方法(fa)前后(hou)各期應(ying)當一(yi)致,不得隨意(yi)變(bian)更;確(que)有必要變(bian)更的,應(ying)當按照《企(qi)業(ye)基礎工作規范》的規定處理
D. 企(qi)業(ye)會(hui)計(ji)(ji)處理方法(fa)前(qian)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bian)更;確有(you)必要(yao)變(bian)更的(de),應當按照《企(qi)業(ye)會(hui)計(ji)(ji)準則(ze)第28號(hao)——會(hui)計(ji)(ji)政策、會(hui)計(ji)(ji)估計(ji)(ji)變(bian)更和差錯更正》的(de)規定處理
(14)下(xia)列(lie)各項中,不(bu)符合票據(ju)和結算憑證填寫要求的是(shi)( )。
A. 中(zhong)文大寫金(jin)額數字到(dao)“角(jiao)”為止,在“角(jiao)”之(zhi)后沒有寫“整”字
B. 票據的出票日期用阿拉(la)伯數(shu)字填寫
C. 阿拉伯小寫(xie)金額數字前填(tian)寫(xie)了人民幣符(fu)號(hao)
D. “2月12日(ri)(ri)”出票(piao)(piao)的票(piao)(piao)據(ju)(ju),票(piao)(piao)據(ju)(ju)的出票(piao)(piao)日(ri)(ri)期填(tian)寫為(wei)“零貳(er)月壹(yi)拾貳(er)日(ri)(ri)”
(15)根(gen)據現(xian)金管理基(ji)本要求(qiu),開戶單位支(zhi)付現(xian)金,一般不(bu)允許從( )中(zhong)直接支(zhi)付。
A. 本單(dan)位庫存現(xian)金(jin)限(xian)額
B. 本單位開戶(hu)銀(yin)行
C. 本單位一般存款賬戶(hu)
D. 單位(wei)現金收入
(16)一(yi)般存款(kuan)賬戶(hu)不能辦理的(de)業務是( )。
A. 存款(kuan)人借(jie)款(kuan)轉存
B. 存款人(ren)借款歸還
C. 現金繳存
D. 現金支取
(17)甲(jia)企業發現(xian)一張(zhang)由乙公(gong)司(si)簽發的銷售金(jin)額(e)為(wei)50萬元的轉賬支票(piao)(piao)為(wei)空頭支票(piao)(piao)后,銀行可以向乙公(gong)司(si)要求賠償的金(jin)額(e)是( )。
A. 10000元(yuan)
B. 15000元
C. 20000元
D. 25000元
(18)銀行票據和商業票據依據( )區分。
A. 出票人
B. 收款人
C. 付款人
D. 持票人
(19)在托(tuo)收(shou)(shou)(shou)承付結(jie)算方式下,收(shou)(shou)(shou)款(kuan)(kuan)人(ren)對同一付款(kuan)(kuan)人(ren)發貨托(tuo)收(shou)(shou)(shou)累計( )次收(shou)(shou)(shou)不回貨款(kuan)(kuan)的(de),其開戶銀(yin)行應暫(zan)停收(shou)(shou)(shou)款(kuan)(kuan)人(ren)向該付款(kuan)(kuan)人(ren)辦理托(tuo)收(shou)(shou)(shou)。
A. 1
B. 3
C. 5
D. 7
(20)會(hui)計資(zi)料(liao)的(de)( )是會(hui)計資(zi)料(liao)基(ji)本的(de)質量要(yao)求,是會(hui)計工作的(de)生(sheng)命。
A. 真實性(xing)和完整性(xing)
B. 真(zhen)實性和可(ke)靠性
C. 真實性(xing)和合法(fa)性(xing)
D. 合法性和公平性
(21)下列說法正確(que)的是( )。
A. 地方性會計法規由國務(wu)院制(zhi)定并發布
B. 地(di)方(fang)性會計(ji)法規由省(sheng)、自治區、直(zhi)轄(xia)市的當地(di)財政部門制定
C. 地方性會(hui)計法規不(bu)得與《會(hui)計法》相抵觸,但可(ke)以與會(hui)計行政法規不(bu)一致
D. 地方性會計法規由省、自治(zhi)區(qu)、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ding)
(22)根據《會(hui)計法(fa)》規(gui)定,國(guo)務(wu)院(yuan)財(cai)政(zheng)部(bu)門主(zhu)管(guan)全(quan)國(guo)會(hui)計工(gong)作,縣(xian)級以上地(di)方各級人民政(zheng)府(fu)財(cai)政(zheng)部(bu)門管(guan)理本行政(zheng)區域內(nei)的(de)會(hui)計工(gong)作,體現了(le)( )。
A. “統(tong)一領(ling)導,統(tong)一管(guan)理”原則
B. “分級(ji)(ji)領導(dao),分級(ji)(ji)管理”原則
C. “分級(ji)領導,統一管理”原則
D. “統(tong)一領(ling)導,分級(ji)管理(li)”原(yuan)則
(23)會(hui)計核算(suan)應(ying)當以實(shi)際(ji)發生(sheng)的(de)經(jing)濟(ji)業務為依據,體現了會(hui)計核算(suan)的(de)( )要求。
A. 真實(shi)性和客觀性
B. 配比性
C. 可比性
D. 重要性
(24)單(dan)位(wei)在支票上的簽(qian)章,為該單(dan)位(wei)的( )加其法定代(dai)表人或(huo)其授權的代(dai)理人的簽(qian)名或(huo)蓋章。
A. 公章(zhang)或財務(wu)專(zhuan)用章(zhang)
B. 公(gong)章或(huo)發票專(zhuan)用章
C. 公章(zhang)和(he)財(cai)務(wu)專(zhuan)用章(zhang)
D. 只能是單位公(gong)章(zhang)
(25)發票的真偽由( )鑒定(ding)。
A. 財政部門
B. 上級主(zhu)管部門
C. 稅務機關
D. 本單位財務(wu)
(26)會計職業特(te)征是維護( )。
A. 單位利益
B. 單位責任人(ren)利益
C. 國家和社會共同利益
D. 會(hui)計人員(yuan)利益(yi)
(27)客(ke)觀公(gong)正貫穿于會計(ji)活(huo)動的(de)整個過(guo)(guo)程:一是(shi)(shi)會計(ji)核算過(guo)(guo)程公(gong)正,二是(shi)(shi)( )公(gong)正。
A. 會(hui)計核算(suan)紀(ji)律
B. 會計處理結果
C. 會計人員
D. 會計業(ye)務信(xin)息(xi)
(28)轉讓票據(ju)未(wei)記載背(bei)書日期的,下列說法中正(zheng)確的是(shi)( )。
A. 該(gai)背書無(wu)效
B. 視同背書日期為“到期日前”
C. 該票(piao)據無效(xiao)
D. 視同(tong)背書日期(qi)為(wei)“出票日”
(29)下列(lie)屬(shu)于偷稅行(xing)為的(de)是(shi)( )。
A. 隱匿賬簿、憑證,少繳應納稅(shui)額
B. 隱匿(ni)財產,妨礙稅務機關追(zhui)繳欠繳稅款
C. 以暴(bao)力、威脅方法拒不(bu)繳(jiao)納稅款
D. 以欺(qi)騙手段騙取國(guo)家出口退稅款
(30)根據《會(hui)(hui)計(ji)法》規定,( )對本單(dan)位(wei)的會(hui)(hui)計(ji)工作和會(hui)(hui)計(ji)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A. 單位(wei)負責人
B. 單位財務負責人(ren)
C. 單位總會(hui)計師
D. 單位會計主管人
(31)依法(fa)建(jian)賬(zhang)是建(jian)賬(zhang)的(de)(de)基(ji)本要求。這里的(de)(de)“法(fa)”指的(de)(de)是( )。
A. 《會計法》
B. 《公司法》
C. 《憲法》
D. 既包(bao)(bao)括《會(hui)計法(fa)》、會(hui)計行政法(fa)規和(he)國家統(tong)一的(de)會(hui)計制度,又包(bao)(bao)括基本法(fa)律(lv)、行政法(fa)規等
(32)會計職(zhi)業道德是對( )的重要補充。
A. 國家經濟(ji)制(zhi)度(du)
B. 會(hui)計人(ren)員管理制度
C. 會計(ji)法律(lv)制度
D. 會計工作管理制度(du)
(33)從(cong)事(shi)生產、經營的(de)納稅(shui)(shui)人,稅(shui)(shui)務(wu)登(deng)記(ji)內容發生變(bian)(bian)化的(de),應當自工商變(bian)(bian)更登(deng)記(ji)的(de)法定期限內,向原稅(shui)(shui)務(wu)登(deng)記(ji)機關(guan)申報辦理變(bian)(bian)更稅(shui)(shui)務(wu)登(deng)記(ji)。該法定期限為( )。
A. 10日
B. 15日
C. 30日
D. 60日
(34)增值稅納稅人包括( )。
A. 一(yi)般納稅人
B. 小規模(mo)納稅人
C. 全部納稅人
D. 一(yi)般納稅人和(he)小(xiao)規模納稅人
(35)會計(ji)人員忠于職守主要表現為( )o
A. 忠實(shi)于服務主體、忠實(shi)于單位(wei)負(fu)責(ze)人(ren)
B. 忠實于社會公(gong)眾、忠實于單位(wei)負責人(ren)
C. 忠實于(yu)(yu)服務主(zhu)體、忠實于(yu)(yu)社會公眾、忠實于(yu)(yu)單位(wei)負責人
D. 忠(zhong)(zhong)(zhong)實(shi)于(yu)服務(wu)主體、忠(zhong)(zhong)(zhong)實(shi)于(yu)社會公眾、忠(zhong)(zhong)(zhong)實(shi)于(yu)國家
(36)會計人(ren)員被要求(qiu)依法保守單位秘(mi)密(mi),下列不屬于(yu)單位秘(mi)密(mi)的是( )。
A. 生產技術
B. 經營策略
C. 已經正式公布的財務報表(biao)
D. 客戶信息
(37)下列不屬(shu)于(yu)納(na)稅人(ren)、扣(kou)繳義務人(ren)的權利的是(shi)( )。
A. 知情權
B. 稅款征收權
C. 陳述權
D. 申辯權
(38)稅務登(deng)記實施的原則包括( )。
A. 國、地稅分別代碼(ma)原則(ze)
B. 屬地管理原則
C. 異地管理(li)原則(ze)
D. 事后登(deng)記(ji)原(yuan)則
(39)會計活動直接(jie)涉及和影響國家、單位(wei)、投資者、債權人等(deng)各方(fang)面( )。
A. 經濟利益
B. 政治利益
C. 政治關系
D. 法律關系
(40)注(zhu)冊會計(ji)(ji)師進行審(shen)計(ji)(ji)的對(dui)象(xiang)是單(dan)位的經濟活動和會計(ji)(ji)資料,這些審(shen)計(ji)(ji)對(dui)象(xiang)是( )。
A. 二手資料和信息
B. 一手(shou)資料和信息(xi)
C. 原(yuan)始資(zi)料和信息
D. 虛假資料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