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事(shi)件(jian)A⊂B,則(ze)事(shi)件(jian)A =( )。
A.B
B.A
C.φ
D.Ω
2.10件產品(pin)中有2件不(bu)(bu)合(he)(he)格品(pin),現從中不(bu)(bu)放回隨機(ji)抽(chou)取2件,則這2件產品(pin)全為(wei)(wei)不(bu)(bu)合(he)(he)格品(pin)的(de)概(gai)率為(wei)(wei)( )。
A.1/5
B.1/25
C.1/45
D.1/90
3.設X為隨機變量,且P(|X|1≤2)=0.7,P(X>2)=0.1,則P(X<-2)=( )。
A.0.1
B.0.2
C.0.3
D.0.4
4.10臺發(fa)動(dong)機(ji)的失(shi)效(xiao)時間(單(dan)位(wei):千(qian)小時)分別(bie)為:10,11,12,12,12,13,14,18,19,21,則此10臺發(fa)動(dong)機(ji)失(shi)效(xiao)時間的中位(wei)數是( )。
A.12.0
B.12.5
C.13.0
D. 13.5
5.將兩個(ge)樣本(ben)數據在同一張正(zheng)態概率紙上作圖,不僅(jin)都呈(cheng)直線狀,且大致平行,則表(biao)明這兩個(ge)樣本(ben)的總體皆服從(cong)正(zheng)態分布(bu),且( )。
A.均(jun)值相(xiang)等,但標(biao)準差不等
B.均值不等,但標準差相等
C.均值(zhi)相等(deng),標(biao)準(zhun)差也相等(deng)
D.均值不等(deng),標準差也不等(deng)
6.16個(ge)數(shu)據的平(ping)(ping)均值(zhi)(zhi)為(wei)27.83,現發現其中一個(ge)數(shu)據19.58被誤(wu)記為(wei)11.58,則糾(jiu)正后的平(ping)(ping)均值(zhi)(zhi)應為(wei)( )。
A.27.33
B.27.83
C.28.33
D.28.83
7.由(you)15對(dui)數(shu)據(xi,yi),i=1,2,…,15,算(suan)得(de)Lxx=355,Lxy=3102,Lxy=-923,則(ze)回歸方程 =a+bx中回歸系數(shu)b=( )。
A.1.7
B.-1.7
C.2.6
D.-2.6
8.根據(ju)GB/T2828.1,在檢驗(yan)成本較高(gao)的場合,適宜(yi)選擇的檢驗(yan)水平是( )。
A.特殊水平
B.一般水平Ⅲ
C.一般水平II
D.一般水平I
9.從穩(wen)定生產(chan)的企業采購(gou)少(shao)數幾批產(chan)品,驗收(shou)抽(chou)樣時適宜使用( )。
A.孤(gu)立批(pi)計(ji)數抽樣(yang)方案模(mo)(mo)式(shi)B B.孤(gu)立批(pi)計(ji)數抽樣(yang)方案模(mo)(mo)式(shi)A
C.放寬抽(chou)樣方(fang)案 D.加嚴(yan)抽(chou)樣方(fang)案
10.根據樣(yang)本中發(fa)現(xian)的(de)不合格晶(jing)數(shu)使(shi)用GB/T2828.1來(lai)判定是否接收某(mou)批(pi)產(chan)品,AQL值應(ying)( )。
A.大于1.0(%)
B.不大于1.0(%)
C.大于(yu)10(%)
D.不大于10(%)
11.使用二次抽(chou)樣(yang)(yang)方案n1=n2=32,判定組(zu) ㈠對產(chan)品批進行檢驗,若第一個樣(yang)(yang)本中發(fa)現的不合格晶數為3,則( )。
A.應判定接收(shou)該批產品
B.需抽取第二(er)個樣本再行判定
C.應判定不接(jie)收該(gai)批產品
D.需將抽樣方案更換為(wei)五次抽樣方案
12.企業(ye)在(zai)進行采購驗(yan)收時發(fa)現所采購的某類產品不接收的批過多,說明該類產品生產方(fang)的出廠檢驗(yan)方(fang)案(an)( )。
A.符合顧客(ke)要求
B.使用方風險過大
C.生產方風險過大
D.檢驗成(cheng)本過高(gao)
13.被關(guan)注的不合格是( )。
久A類不合格
B.B類不合格
C.C類不合格
D.D類不合格
14.在GB/T2828.1中,當質量變壞時,必須使用( )抽(chou)樣方案。
A.放寬
B.加嚴
C.正常
D.多次
15.關于抽樣檢驗的說(shuo)法,錯誤(wu)的是(shi)( )。
A.抽樣檢驗適用于(yu)大批量(liang)的產品檢驗
B.抽樣檢驗適用于破壞(huai)性檢驗的場合
C.抽樣檢(jian)驗沒有誤判風險
D.抽樣檢驗比(bi)100%檢驗的檢驗成本低
16.用于及時(shi)發現生(sheng)產過程異常的工具是( )。
A.排列圖
B.控制圖
C.因果圖
D.OC曲線
17.關于(yu)常規(gui)控(kong)制圖控(kong)制限的說(shuo)法,正確(que)的是( )。
A.控制限就是規(gui)范限
B.可以用控(kong)制限判斷(duan)產品(pin)合格(ge)與否(fou)
巳控制限是根據3ct原(yuan)理計算得到的
D.控制限是不能改變的
18.分析用控制圖主(zhu)要用于( )。
A.分(fen)析過程是否處于(yu)穩態
B.預防產生不合格品
C.實時分析數據,監控過程運行狀態(tai)
D.消除(chu)不合(he)格品
19.利用控制圖監控某噴涂車(che)間(jian)噴涂面的(de)疵點數,適用的(de)控制圖為( )。
A. -R圖
B.p圖
C.u圖
D.X圖
20.若控(kong)制用控(kong)制圖上(shang)的點子均在控(kong)制限內,但(dan)后6個點連續遞增,此(ci)時( )。
A.可判定過程(cheng)失控
B.可判定過程受控
C.需要采集更多(duo)的樣本以確認過(guo)程是否(fou)失控
D.因尚未出現不合格品,可以繼續監控
21.單值圖(tu)中的( )表示的是(shi)抽取樣品(pin)質量(liang)特性的測(ce)量(liang)值。
A.下控制限LCL
B.上控制(zhi)限(xian)UCL
C.中心線CL
D.點子的縱坐(zuo)標(biao)
22.體現質量能(neng)力(li)和管(guan)理能(neng)力(li)綜合效果(guo)的指標是( )。
A.過程能(neng)力(li)6σ
B.加工中心μ
C.控制限
D.過程能力指(zhi)數Cpk
23.過(guo)程(cheng)能力(li)指數反映了過(guo)程(cheng)質(zhi)量(liang)的好(hao)壞,提(ti)高過(guo)程(cheng)能力(li)指數的方(fang)法(fa)是( )。
A.減小過程波動
B.減小公(gong)差范圍(wei)
C.減(jian)小過程均值(zhi)
D.加強檢驗
24.關于數據分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fen)層(ceng)的層(ceng)數(shu)依(yi)賴于(yu)數(shu)據量(liang)的大小
B.分層(ceng)適當是指分層(ceng)后,同層(ceng)內(nei)的(de)數(shu)據波動(dong)小,而層(ceng)與層(ceng)之間的(de)差異明顯
C.分(fen)層(ceng)適當是指分(fen)層(ceng)越細越好(hao)
D.無(wu)論是(shi)否有(you)分(fen)層的相關標(biao)志或信息,都(dou)可對數據進行(xing)分(fen)層
25.PDCA循(xun)環中的C是(shi)指( )。
A.檢查
B.策劃
C.實施
D.處置
26.欲(yu)了解某一零(ling)件(jian)尺(chi)寸的(de)波動情況,適宜采用( )。
A.不合格位置凋(diao)查(cha)表(biao)
B.不合格項調查表
C.工序分布調查(cha)表
D.不合格原因調查表(biao)
27.排列(lie)圖的作用(yong)是尋(xun)找( )。
A.關鍵的多數
B.關鍵的少數
C.次要的多數
D.次要的少數
28.下列活動中,不屬于(yu)QC小組活動內容(rong)的是(shi)( )。
A.定期向高層領導(dao)匯報課(ke)題進(jin)展
B.向QC小組管理部門(men)登記選(xuan)題(ti)
C.撰寫課題報告(gao)
D.進行成果發表
29.分析電(dian)流(liu)強度(du)與鍍層厚(hou)度(du)是(shi)否存在相關(guan)關(guan)系,適(shi)宜采(cai)用( )。
A.控制圖
B.直方圖
C.排列圖
D.散布圖
30.關于調查(cha)表的(de)說(shuo)法,正確的(de)是( )。
A.為了便于使用(yong),所(suo)有類(lei)型的調查表應統(tong)一表格
B.調查(cha)表只適用于記錄計(ji)量值(zhi)數據
C.調查表(biao)往往不能單(dan)獨使用(yong),需要(yao)與因(yin)果圖(tu)、直方圖(tu)等工具(ju)一(yi)起(qi)使用(yong)
D.調查表可以用于統計不合格項、不合格位置、不合格原因等多種場合
二、多項選擇題(共40題,每題2分。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錯選,本題不得分;少選,所選的每個選項得0.5分)
31.設(she)A與B為(wei)兩個事件,且A,則( )。
A.AB=A
B.AB=B
C.A∪ B=B
D.A∪B=A
E. ⊂
32.經(jing)長(chang)期觀(guan)察,某商(shang)場獲得顧客在商(shang)場內(nei)購置(zhi)商(shang)品件數(shu)J的分布列為:

則( )。
A.P(X<1)=0.43
B.P(2
C.P(X>4)=0.05
D.P(4
E.P(X>0)=0.90
33.描述(shu)樣(yang)本中心位置的統計量有(you)( )。
A.樣本方差
B.樣本標準差
C.樣本均值
D.樣本極差
E.樣本中位數
34.關于正態分布(bu)N(μ,σ2)參(can)數的(de)(de)說法,正確的(de)(de)有( )。
A.σ2是方差
B.σ2愈小,分布(bu)愈集中
C.σ2表示分布的位置特征
D.σ2愈大,分布(bu)愈集(ji)中
E.μ與(yu)σ2同量綱
35.某(mou)產品的(de)強度X~N(55,42),強度愈(yu)(yu)大(da)愈(yu)(yu)好,規范下限XL=47,則該產品的(de)不合格品率為( )。
A.Φ中(2)
B.Φ(—2)
C.1—Φ(—2)
D.1—Φ2)
E. 2[1一Φ(2)]
36.設(she)uα是標準(zhun)正態分(fen)布N(0,1)的α分(fen)位數,則( )。
A.u0.3>0
B. u0.4<0
C. u0.5>0
D.U0.8>0
E.u0.9<0
37.設有(you)兩個樣(yang)本(ben)(ben),樣(yang)本(ben)(ben)A:x1,x2,…,xn;樣(yang)本(ben)(ben)B: xl+d,x2+d,…,xn十d(d為常數),又 A, B分(fen)別為它(ta)們(men)的(de)樣(yang)本(ben)(ben)均值, , 分(fen)別為它(ta)們(men)的(de)樣(yang)本(ben)(ben)方差,則( )。
A. A= B
B. A= B十d
C. A +d= B
D. = E. = +d2
38.若變量x與y正相(xiang)關,則(ze)( )。 A.相(xiang)關系數r>0
B.相(xiang)關系數(shu)r=-I
C.x增(zeng)加(jia)時,少有(you)增(zeng)大的趨勢
D.散點(dian)圖上的點(dian)子呈拋(pao)物線狀
E.回歸系(xi)數b>0
39.設r為由n對數據(x1,y1)算出(chu)的相關系數, =a+bx為相應的一(yi)元回(hui)歸方程,則( )。
A.r與b同號
B.r與b異號
C.b與Lxy同(tong)號
D.b與Lxy異(yi)號
E.r與Lxy異號
40.對批(pi)量為50的產品批(pi)進(jin)行100%檢驗,發現(xian)有(you)2件不合格品,則批(pi)質量可表示為( )。
A.不(bu)合格品率(lv)為4%
B.不合(he)格品百分數(shu)為4
C.每百(bai)單(dan)位(wei)產品不(bu)合格數為4
D.不(bu)合格品百分(fen)數為0.04
E.每單位產品不合格數為0.04
41.不合格的分類主要是根據(ju)( )對產(chan)品的關(guan)注程度確(que)定的。
A.操作者
B.消費者
C.采購企業
D.生(sheng)產企(qi)業領導
E.檢驗員
42.對檢驗批確定(ding)了P0和P1后(hou),不同的抽樣方(fang)案會(hui)使( )不同。
A.OC曲(qu)線形(xing)狀
B.使用方風險
C.生產方風險
D.檢驗成本
E.批質量水平
43.關(guan)于分層抽樣的說法,正確(que)的有( )。
A.分層(ceng)抽樣誤差小,準(zhun)確(que)性高,
B.分層抽樣獲得的樣本代(dai)表性(xing)強
C.分層(ceng)抽樣可按等(deng)時間間隔從流水線抽樣
D.分層抽樣是將所有產品統一編號后進行(xing)隨機(ji)抽樣
E.分層抽樣可(ke)按不同生產(chan)日期從產(chan)品批中(zhong)抽樣
44.描(miao)述過(guo)程質量(liang)或過(guo)程質量(liang)要求的(de)指標(biao)有( )。
A.批量N
B.批次
C.接收質量限AQL
D.極限(xian)質(zhi)量LQ
E.過程平均
45.關(guan)于計數調整型(xing)抽樣中(zhong)AQL值的說法,正(zheng)確(que)的有( )。
A.AQL值是一(yi)個(ge)檢(jian)索(suo)工(gong)具(ju)
B.AQL值是對生(sheng)產方(fang)長(chang)期生(sheng)產的(de)(de)產品的(de)(de)質量(liang)要求(qiu)
C.AQL值(zhi)是一個不可接收的(de)質(zhi)量要求
D.AQL值主要是(shi)根(gen)據使用方要求確定的
E.AQL值(zhi)是對單個產品批提(ti)出的(de)要求
46.根(gen)據GB/T2828.1,AQL=6.5 以表示( )。
A.每百單位產(chan)品(pin)不(bu)(bu)合格(ge)數不(bu)(bu)超(chao)過6.5
B.不合格(ge)品率不大于6.5%
C.不(bu)合格(ge)品百分數不(bu)大于6.5
D.單(dan)位產品不合格數小于6.5
E.不合格品(pin)百分數大于6.5
47.計數調整(zheng)型抽(chou)樣標準GB/T2828.1中的抽(chou)樣計劃包括( )。
A.標準(zhun)型抽樣方案
B.轉移規則
C.正常抽樣(yang)方案
D.加(jia)嚴抽樣方案
E.放(fang)寬(kuan)抽樣(yang)方案
48.關于調(diao)整型抽樣方案中(zhong)正常檢驗、放寬檢驗與加嚴檢驗的(de)說法(fa),正確的(de)有( )。
A.檢(jian)驗一般從正常檢(jian)驗開始(shi)
B.放寬檢驗經濟性好
C.加嚴檢驗能更好(hao)地(di)保護使用方(fang)利(li)益
D.放寬(kuan)檢驗強制使用
E.加(jia)嚴檢驗(yan)非強(qiang)制使用
49.一般(ban)檢驗水平(ping)Ⅲ對應的抽樣方(fang)案(an)( )。
A.檢驗成本高
B.使用(yong)方(fang)風險小(xiao)
C.判別能力強
D.多用于破壞(huai)性檢(jian)驗
E.樣本量大
50.關于(yu)選(xuan)擇控制(zhi)圖控制(zhi)對象的(de)(de)說(shuo)法,正確的(de)(de)有( )。
A.穩(wen)定的過程(cheng)不必用控制圖(tu)監控
B.不穩定的過程應用控(kong)制圖持續監(jian)控(kong)
C.所(suo)控(kong)制的特(te)性應為關鍵的特(te)性
D.所(suo)控制的(de)特性應能(neng)定量表示
E.若指標之間有因果關系,好選取“果”作為控制指標
51.對(dui)產品尺寸進行(xing)統計過程控制,每隔(ge)1小(xiao)時抽取一組(zu)樣本,每組(zu)5件,共抽取20組(zu)。此種情(qing)形(xing)應采用(yong)( )。
A. —R控制圖(tu)
B. —S控制圖
C.X—RS控(kong)制圖
D.c控制圖
E.P控制圖
52.關于統計控(kong)制狀態的說法,正確(que)的有( )。
A.判定過程處于(yu)統計控(kong)(kong)制(zhi)(zhi)狀(zhuang)態時,控(kong)(kong)制(zhi)(zhi)圖上的點子均(jun)在控(kong)(kong)制(zhi)(zhi)限內
B.判定(ding)過程處于統計(ji)控(kong)制狀態時,控(kong)制圖上的點子在中心線上下隨(sui)機分(fen)布
C.統計控制狀態是指過程只有(you)偶然(ran)因素的狀態
D.統計控制狀態是(shi)指過程能力(li)充(chong)足(zu)的狀態
E.統計控(kong)制狀(zhuang)態是指過程既有偶(ou)然因素又有異(yi)常因素的狀(zhuang)態
53.均值控制圖對于(yu)組(zu)數(shu)據的收集(ji)要求有(you)( )。
A.子組大小越大越好
B.同一子組數據需在短時(shi)間內抽取
C.同一(yi)子組數據應(ying)來自(zi)于同一(yi)生產條件
D.每個(ge)子組的(de)樣本量一般取(qu)4~5
E.同一子組數(shu)據可在不同生(sheng)產線上抽取
54.關于(yu)過程波動(dong)影響(xiang)因(yin)素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影響因素(su)的來源可分為人(ren)、機、料、法(fa)、環、測六個(ge)方面
B.異常(chang)因素不是(shi)過(guo)程(cheng)(cheng)固有的,但對過(guo)程(cheng)(cheng)影(ying)響較大
C.減少異(yi)常(chang)因(yin)素(su)可以(yi)消除偶(ou)然波動
D.偶然因素引起過程(cheng)的隨(sui)機波(bo)動(dong),反映過程(cheng)的固有(you)能力
E.從過(guo)程是否處(chu)于統計控(kong)制(zhi)狀(zhuang)態可以判斷過(guo)程中是否存(cun)在異(yi)常因(yin)素
55.可用于分析過程(cheng)標準差波動的控制圖(tu)有( )控制圖(tu)。
A.均值
B.單值
C.極差
D.標準差
E.移動極差
56.關于極差控制(zhi)圖(tu)的說法,正確(que)的有( )。
A.極差的(de)計算公式為子組中大值與小值的(de)差
B.當(dang)子組樣本量(liang)大(da)于10時,不(bu)適宜使(shi)用極差控制圖
C.極差控制(zhi)圖主要用于分析分布(bu)中心的波動(dong)
D.極差控(kong)制(zhi)圖(tu)計算(suan)簡便
E.在分析(xi)階段(duan)與均(jun)值(zhi)控制圖聯(lian)合(he)使用時(shi),應先分析(xi)均(jun)值(zhi)控制圖
57.關于不合格品率控制圖的(de)說法,正確的(de)有(you)( )。
A.子(zi)組大小(xiao)可以不相(xiang)等
B.子組大(da)小相(xiang)等時控制限(xian)為凹凸狀,無法判異
C.多用于控制產品(pin)外觀瑕疵點的(de)變化(hua)
D.用(yong)于分析過程不(bu)合格品率的波動
E.理論基(ji)礎是(shi)指(zhi)數分布
58.過(guo)程能力指數(shu)Cp小于1.0表示(shi)( )。
A.過程能(neng)力不(bu)足
B.應改進過程
C.應減小過(guo)程(cheng)輸出特性(xing)的(de)標準差
D.過程未處(chu)于統計控制狀(zhuang)態
E.應減小過程中(zhong)(zhong)心(xin)(xin)和技術中(zhong)(zhong)心(xin)(xin)的偏移量(liang)
59.下列數值的計算中,與技術規范無關的有( )。
A.過程分(fen)布中心(xin)
B.過程能力
C.上、下控制限
D.過程(cheng)能(neng)力指數
E.過程標準差
60.關(guan)于質(zhi)量改進的(de)說(shuo)法,正確的(de)有(you)( )。
A.持續的(de)質(zhi)量改進是(shi)質(zhi)量管(guan)理八項基(ji)本原則之一(yi)
B.質量改進(jin)消除的(de)(de)是偶發性問題,使(shi)產品(pin)質量保持在規定的(de)(de)水平
C.質(zhi)量改進主要通過日常的檢驗來保(bao)證(zheng)
D.質量改進可應用于生產經營活動的所有過程
E.質量改進通過不斷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來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
61.關于PDCA循環的(de)說法,正確的(de)有( )。
A.PDCA循環的4個階段必(bi)須是完整的
B.PDCA循環是(shi)不(bu)斷上(shang)升的循環
C.PDCA循環(huan)(huan)不能大環(huan)(huan)套小(xiao)環(huan)(huan)
D.上(shang)一(yi)級的(de)PDCA循環是下(xia)一(yi)級PDCA循環的(de)依(yi)據(ju)
E.PDCA循環也稱為戴明環
62.關(guan)于質量改(gai)進“擬定(ding)對策并實施”階段(duan)主(zhu)要活(huo)動的(de)說法,正確的(de)有(you)( )。
A.應(ying)采取應(ying)急對策
B.采(cai)取的(de)措(cuo)施應盡量不(bu)要引(yin)起副作用
C.應(ying)區分應(ying)急對策(ce)和(he)永久對策(ce)
D.當有多個對策方案(an)時,應從經(jing)濟性(xing)、可行性(xing)等方面擇優選擇
E.應(ying)從多種角度對措施/對策進行評價
63.因(yin)果(guo)圖可以(yi)用(yong)來(lai)( )。
A.分(fen)析和表達因果關系(xi)
B.對可能原因進行(xing)分類整理
C.驗證產生(sheng)問題的原因
D.整理改進效果(guo)
E.發現產品質量指標(biao)是否存在失控(kong)跡象(xiang)
64.繪制產品數(shu)據(ju)直方圖并與規范(fan)限進行比較(jiao),可以( )。
A.了解規范限(xian)的變化(hua)規律
B.了解產品數據的分(fen)布
C.估(gu)計過程滿足質量要(yao)求的能力(li)
D.區分不合(he)格原因(yin)
E.為制定改(gai)進對策提供(gong)信息
65.出現平頂型直方圖的原因主要有( )。
A.數據量太大
B.靠近中(zhong)間值的(de)數據的(de)頻數較少
C.幾種(zhong)均值不同的分(fen)布混在一起
D.過程中(zhong)某種要素緩(huan)慢變(bian)化
E.檢驗(yan)員將某(mou)些數據讀(du)錯
66.直方圖出現(xian)下(xia)圖所示形狀的可能原因(yin)有( )。

A.檢驗員的(de)水平不一致
B.混進了(le)不(bu)同系列的產品(pin)
C.儀器(qi)的(de)精度不夠
D.測量錯誤
E.工序異常
67.關于排列圖(tu)中(zhong)“其他”項的(de)說(shuo)法(fa),正確的(de)有(you)( )。
A.“其他”項(xiang)是由不常出現的項(xiang)目(mu)合并而成(cheng)
B.“其他”項(xiang)的頻率(lv)一定是分(fen)類項(xiang)中(zhong)低的
C.“其他(ta)”項一(yi)般放在圖(tu)形的右側
D.“其(qi)他”項的頻率過大,說明(ming)分(fen)類方法(fa)不當
E.不能將“其他”項作為關鍵的(de)少數
68.關(guan)于排(pai)列圖的(de)說(shuo)法,正確(que)的(de)有(you)( )。
A.分(fen)類不(bu)同得到的排(pai)列圖不(bu)同
B.若圖中(zhong)不同矩形高(gao)度基本一致,說明分(fen)類比較理想(xiang)
C.可用排(pai)列圖來確定采(cai)取(qu)措施的順(shun)序
D.排列(lie)圖(tu)的(de)縱軸可(ke)以是頻數或金(jin)額
E.排列(lie)圖(tu)的理(li)論基礎是(shi)帕累(lei)托原理(li)
69.QC小組活(huo)動的特點有( )。
A.自主性
B.全局性
C.娛樂性
D.群眾性
E.科學性
70.關于QC小(xiao)組的說法(fa),正確的有( )。
A.QC小組(zu)組(zu)長必須由上級(ji)指定
B.QC小組(zu)是企業行政班(ban)組(zu)的一種
C.QC小(xiao)組是企業中(zhong)群眾性(xing)質量管(guan)理活動的(de)一種(zhong)有效的(de)組織形(xing)式
D.可以將QC小組活動與5S、TPM等活動結合(he)起來(lai)
E.現場型QC小組的活動以解決現場存在的問題為主
三、綜合分析題(共20題,每題2分。由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組成。錯選,本題不得分;少選,所選的每個選項得0.5分)
(一)
企(qi)(qi)業(ye)(ye)(ye)開發了一種新產(chan)(chan)品,在前期投產(chan)(chan)過程中,將一部分零部件委(wei)托給協(xie)作廠加工生產(chan)(chan),協(xie)作廠根據(ju)企(qi)(qi)業(ye)(ye)(ye)提供的圖(tu)紙為企(qi)(qi)業(ye)(ye)(ye)特(te)別制(zhi)作了這(zhe)些部件。該企(qi)(qi)業(ye)(ye)(ye)質量檢驗(yan)部門針對委(wei)托加工的零部件產(chan)(chan)品制(zhi)定(ding)(ding)了抽樣檢驗(yan)方案(an),并確定(ding)(ding)了質量要求。
71.該零部件應(ying)作為( )進行抽(chou)樣檢驗。
A.連續批
B.孤立批
C.穩定生產批
D.不(bu)穩定生(sheng)產批
72.針(zhen)對該零(ling)部件應選擇( )抽樣方案。
A.孤立批計數抽樣模(mo)式A
B.孤立批計數抽(chou)樣模式(shi)B
C.放寬
D.計數調整型
73.用(yong)于(yu)檢索抽樣(yang)方案的(de)參數(shu)是( )。
A.LQ
B.AQL
C.過程平均
D.平均樣本量
74.與(yu)該批零部件抽樣檢(jian)驗方案(an)相(xiang)對(dui)應的質量要求應是( )。
A.單批質量水平指標
B.過程平均質量水平
C.確保較低的使(shi)用方風險(xian)的質量水平
D.確(que)保較(jiao)低的生(sheng)產方風險的質量水平
(二)
用戶(hu)與某生產穩定的(de)企(qi)業(ye)簽訂(ding)了長期采購合同,合同規(gui)定該企(qi)業(ye)所提供產品(pin)的(de)不合格品(pin)百分數(shu)不能(neng)超過(guo)2.5(%),在(zai)此基(ji)礎上企(qi)業(ye)選擇合適的(de)抽(chou)樣(yang)方(fang)案(an)。開始檢(jian)驗時規(gui)定抽(chou)樣(yang)方(fang)案(an)為(80,2),利用該抽(chou)樣(yang)方(fang)案(an)連續檢(jian)驗6批產品(pin),樣(yang)本中不合格品(pin)數(shu)依次為:1,0,3,1,2,3。
75.企業選擇的抽樣方案是(shi)( )。
A.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
B.孤立批計數抽樣(yang)方案(an)模式A
C.孤(gu)立批計數抽樣方案模(mo)式B
D.計量(liang)調整型抽樣方案(an)
76.用戶(hu)對產品(pin)的質量要求(qiu)是( )。
A.AQL=2.5(%)
B.LQ=2.5(%)
C.α=2.5%
D.β=2.5%
77.在(zai)批(pi)量一定的(de)情(qing)況下(xia),為(wei)檢索(suo)出(chu)合適(shi)的(de)抽樣方案,還(huan)應(ying)規定( )。
A.檢驗水平
B.抽樣方(fang)案類型
C.檢驗嚴格度
D.樣本量
78.該企業在開始檢(jian)驗時選擇的(de)抽樣方案(80,2)是( )。
A.正常抽(chou)樣方案(an)
B.加嚴抽樣(yang)方案
C.放(fang)寬抽樣方案
D.二次(ci)正常(chang)抽樣方案
79.根據6批產品的檢驗(yan)記錄,下列(lie)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產品質量(liang)在變壞
B.下(xia)批應使用加嚴檢驗(yan)
C.下批應使用放寬檢驗(yan)
D.產品質量完全滿足要求
(三)
某產品質量特性的規范要(yao)求為16±2,擬利用(yong)均值—標準(zhun)差控(kong)(kong)(kong)(kong)(kong)制(zhi)(zhi)圖(tu)對其(qi)進行控(kong)(kong)(kong)(kong)(kong)制(zhi)(zhi)。根(gen)據繪制(zhi)(zhi)的分析(xi)(xi)用(yong)控(kong)(kong)(kong)(kong)(kong)制(zhi)(zhi)圖(tu)知過(guo)程(cheng)處(chu)于統計(ji)控(kong)(kong)(kong)(kong)(kong)制(zhi)(zhi)狀態,且X =16.2, =0.5。過(guo)程(cheng)能力分析(xi)(xi)的結果表明當前過(guo)程(cheng)能夠滿足顧客要(yao)求,故將(jiang)分析(xi)(xi)用(yong)控(kong)(kong)(kong)(kong)(kong)制(zhi)(zhi)圖(tu)轉化為控(kong)(kong)(kong)(kong)(kong)制(zhi)(zhi)用(yong)控(kong)(kong)(kong)(kong)(kong)制(zhi)(zhi)圖(tu),繼續(xu)監控(kong)(kong)(kong)(kong)(kong)過(guo)程(cheng)。現從生(sheng)產線上抽(chou)取(qu)一個樣本量n=5的子組,測量值分別為16.0,15.5,16.4,17.0,17.1。已(yi)知控(kong)(kong)(kong)(kong)(kong)制(zhi)(zhi)圖(tu)系數C4=0.94,A3=1.427。
80.該過(guo)程標準差(cha)的估計(ji)方(fang)為( )。
A.0.6
B.0.532
C.0.47
D.0.35
81.該過程的過程能(neng)力(li)指數(shu)Cp為( )。
A.1.33
B.1.25
C.1.0
D.0.67
82.有(you)偏移的過程能力(li)指數(shu)Cpk為( )。
A.1.20
B.1.18
C.1.13
D.0.90
83.該組數據在均值圖上應描( )個點(dian)。
A.1
B.2
C.3
D.5
84.在(zai)均(jun)值(zhi)控制(zhi)圖上,該子(zi)組的點子(zi)( )。
A,落在(zai)控制限(xian)外
B.落(luo)在控(kong)制限內
C.形成異常鏈
D.落在(zai)中(zhong)心線上方
(四)
某食品加(jia)工廠8月(yue)份生產的(de)罐(guan)頭產品的(de)不合(he)格(ge)(ge)記錄如(ru)下:182瓶(ping)固態物含(han)量(liang)(liang)不足,83瓶(ping)色(se)澤不合(he)格(ge)(ge),65瓶(ping)外形(xing)不合(he)格(ge)(ge),30瓶(ping)肉質(zhi)不合(he)格(ge)(ge),21瓶(ping)糖度不足,其(qi)他不合(he)格(ge)(ge)15瓶(ping)。質(zhi)量(liang)(liang)管理部門針對現有(you)質(zhi)量(liang)(liang)問題牽(qian)頭組織改進。
85.根據排列圖的原理,不合(he)格分類中屬于(yu)A類因素的是( )。
A.固態物含量不(bu)足、色澤不(bu)合格、外形不(bu)合格
B.固態物含量(liang)不足、色澤不合(he)格
C.固態物(wu)含量不足
D.色澤不合格
86.若要(yao)解決固態(tai)物含(han)量不(bu)足的(de)問題(ti),首先要(yao)做(zuo)的(de)是( )。
A.確定關鍵(jian)的(de)責任人,予以(yi)處罰
B.分析固態物含(han)量不足的原(yuan)因
C.收集數據(ju),了解目前固態物含量的(de)平均值
D.尋(xun)找提高固態物含(han)量的(de)對策(ce)
87.在尋找固態物含量不足(zu)的原因時,可使用( )對原因進行整理。
A.直方圖
B.散布圖
C.控制圖
D.因果圖
88.通過召(zhao)開質量(liang)(liang)問(wen)題原(yuan)(yuan)因分析(xi)會,初步推(tui)測(ce)了(le)影響固態物(wu)含量(liang)(liang)的主要(yao)原(yuan)(yuan)因后,應( )。
A.立即針(zhen)對主(zhu)要原(yuan)因(yin)采取措施
B.對主要原因進行(xing)進一(yi)步驗證
C.申請(qing)配置所需資源
D.針對改(gai)進措施進行人員培訓(xun)
89.在(zai)確(que)認(ren)改進效果時,下(xia)列說(shuo)法中,正(zheng)確(que)的有( )。
A.改進前后(hou)用于比較的(de)圖表(biao)好保持一致
B.盡可能(neng)將(jiang)改進成果換算成金額,以引起(qi)領導重視
C.應確認(ren)在何種程度(du)上做到了(le)防止(zhi)質量問題的再次發生
D.如(ru)果沒有(you)達到改進目標,則下一步要(yao)解決色澤(ze)不合格的(de)問題
90.改進后為了保持成(cheng)果,可以采(cai)取的措施包括( )。
A.對產品的固態物含量采用放寬檢(jian)驗
B.運用控制圖對固態(tai)物含量(liang)進行監控
C.將措施標準化(hua)、程序(xu)化(hua)
D.增加檢驗量,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