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01年上海財經大學會計碩士會計試題》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簡述會計原則與會計準則的聯系與區別。你認為我國的會計準則是宜初不宜細,還是宜細不宜初?為什 么?(20分)
二、紅光公司1998年以賒購方式外購一項固定資產,價款是100,000元。1999年以銀行存款歸還該欠款 110,000元,其中,100,000元是價款,另外10,000是 利息 費用。
1998年紅光公司為該筆業務作分錄:
固定資產 100,000
長期應付款 100,000
1999年紅光公司作分錄如下:
長期應付款 110,000
銀行存款 110,000
問:紅光公司1998年和1999年在現金流量表中如何反映該筆業務?我國將所得稅歸為經營活動,你認為是否恰當?為什么?(15分)
三、某公司1992年以9%的票面利率發行 債券 ,當時的市場利率是10%。公司用實際利率法攤銷溢折價。1993年以高于面值的代價回購該 債券 ,同時,又發行不可轉換公司 債券 和可轉換認股權證,兩者均有市價。
問:1、公司的 債券 是溢價還是折價?為什么?
2、該公司的 利息 費用是第一年還是第二年高?為什么?
3、 債券 回購的如何確認損益?你認為該公司該回購業務是損失還是利得?為什么?
4、如何確認該不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的入帳價值? (15分)
五、試分別用傳統成本計算法和作業成本計算法計算A產品和B產品的成本:
--------------------------------------------------------------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人工工時 產銷比例
--------------------------------------------------------------
A產品 15元 10元 2小時 1/5
--------------------------------------------------------------
B產品 10元 8元 2小時 4/5
--------------------------------------------------------------
實際制造費用是875,000元,總生產能力是8,000工時,實際生產利用率是80%。
實際制造費用按實際耗用工時分配。
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后發現,A、B產品全是由五項作業所引起,如下表:
---------------------------------------------------------------
作業名稱 比例 總次數 A產品 B產品
---------------------------------------------------------------
1-1-1 30% 5,250次 2,625次 2,625次
----------------------------------------------------------------
1-1-2 15% 8,750次 1,750次 6,000次
----------------------------------------------------------------
1-2-2 40% 7,000次 1,400次 5,600次
---------------------------------------------------------------
1-2-3 15% 5,250次 2,625次 2,625次
------------------------------------------------
--------------
合計 875,000元
-------------------------------------------------------------- (15分)
六、 企業 零件自制-外購決策:
某企業面臨一外商急需零件,若自制,則每單位變動成本為2元,且發生固定成本7,500元。若向外購, 外購數量在10,000件以下,每件售價為3.1元,外購數量在10,000件以上,每件售價為2.6元。
試為該企業作出自制或外購決策。(15分)
七、某企業采用標準成本制度,本期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為5,500元(不利差異),預算差異為9,000元 (不利差異)。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為23元,標準產量為12,000工時。
試計算:1、該 企業 實際總產量;
2、固定制造費用實際分配率;
3、固定制造費用總成本和預計總成本。(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