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并遷移到其他方面的學習。這是( )
A.研究型課程
B.基礎型課程
C.拓展型課程
D.技能型課程
2、教學技能發展的高形態是( )
A.教學技巧
B.教學技藝
C.教學藝術
D.教學方法
3、教學評價是指( )
A.等同于教學價值
B.評價主體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教學活動整體或局部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C.對教師的教進行的客觀的有力的測評并上交有關部門的過程
D.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的評價過程并登記入冊
4、下列不屬于教師禮儀的特點的是( )
A.廣泛性
B.率先性
C.示范性
D.整體性
5、教師在對教具和實驗進行演示操作的同時,重要的是必須( )
A.講解操作的要領
B.講解相關的書本知識
C.指導學生觀察
D.激發學生的興趣
6、被狗咬過的人,后來看到非常小的狗也可能產生恐懼,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懼
D.刺激評價
7、采用班級早的雛形是在( )
A.京師同文館
B.京師大學堂
C.石室學堂
D.天津北洋學堂
8、教師備課時,通常采用的基本、常用的教案形式是( )
A.記敘式教案
B.議論式教案
C.表格式教案
D.卡片式教案
9、采用兩難故事法研究兒童道德發展水平的心理學家是( )
A.皮亞杰
B.埃里克森
C.羅杰斯
D.科爾伯格
10、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
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
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11、我國義務教育可分為( )
A.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兩個階段
B.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
C.初級中等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
D.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三個階段
12、教學起點的確定( )
A.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利益和學校的榮譽
B.與學生的學習利益和學校的榮譽沒有直接的聯系
C.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作用的發揮和教學的有效性
D.與教學的有效性沒有直接的關系
13、對不同的刺激產生不同的反應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反應
D.機械反應
14、有的班主任將德育工作總結概括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四句話。這是德育過程的哪一條規律的體現?( )
A.學生在知、情、意、行諸方面統一發展的規律
B.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律
C.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規律
D.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的規律
15、科學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經驗的教學設計的重大區別是( )
A.以自然的學習為指導的教學方法
B.以試驗的系統的方法為指導
C.以系統科學方法指導教學設計
D.以迅速的高效的科學為指導
16、“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句話反映了德育的(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性原則
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7、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句話說的是( )
A.激情
B.心境
C.應激
D.熱情
18、我國的教育法規的性質是( )
A.社會主義性質的
B.私人性質的
C.資本主義性質的
D.原始性質的
19、奧蘇貝爾根據學習的方式,把學習的類型分為( )
A.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B.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
C.認知學習、技能學習與情感學習
D.符號學習、概念學習與規則學習
20、教育法規的評價作用一是指教育法規具有客觀性;二是指教育法規具有( )
A.真實性
B.主觀性
C.判斷性
D.有效性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21、學生管理的基本內容有( )
A.學籍管理
B.常規管理
C.德育管理
D.學習管理
22、鉆研教材的意義包括( )
A.有助于教師掌握教材的邏輯體系
B.有助于教師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C.有助于全面貫徹和落實課程標準
D.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23、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作用有( )
A.指導作用
B.統帥作用
C.補充作用
D.裁決作用
24、職業道德的特征表現在( )
A.穩定性
B.具體性
C.適用性
D.教育性
25、 教育活動的基本規律包括( )
A.教育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或關系
B.教育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或關系
C.教育現象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矛盾或關系
D.教育與人的身心發展之間的矛盾或關系
26、教學組織發展的特點是( )
A.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化
B.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綜合化
C.教學組織形式的個別化
D.更加重視課外、校外活動
27、編寫教案的基本要求有( )
A.切合實際,堅持“五性”
B.優選教法,精設課型
C.重視“正本”,關注“附件”
D.認真備課,糾正“背課”
28、班級管理的過程是( )
A.班級管理計劃的制定
B.班級管理計劃的實施
C.班級管理的總結
D.班級管理計劃的評價
29、教學強化的類型可以分為( )
A.語言強化
B.標志強化
C.動作強化
D.活動強化
30、授課不可缺少的因素是( )
A.組織教學
B.檢查復習
C.學習新教材
D.鞏固新教材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
31、道德依靠人們的行為習慣、社會輿論及內心信念來發揮調節作用。( )
32、課堂實施的課程只有變成學生習得的課程,才是真正有效的課程。( )
33、“平行影響”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揚和批評結合起來。( )
34、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懲罰為主、教育為輔的原則。( )
35、維果斯基強調教學應適應近發展區,走在發展的后面。( )
36、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方法或辦法。( )
37、心理學認為.策略學習的適當方法是開設專門的策略訓練課,進行系統的策略訓練。( )
38、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 )
39、循序漸進的教育要求是根據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規律提出來的。( )
40、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是教師調整個人與他人、社會的關系的根本指導原則。( )
4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教育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42、按評價的方式,教學評價方法可分為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
43、教學設計雖然使得教學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確化,但它并不束縛教學實踐的自由,更不會扼殺教師的創造性。( )
44、綜合課主要用于中學高年級各科教學。( )
45、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
46、心理學家把“學習”看成是一個由不知到知的認識過程。( )
47、教育心理學不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學與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學內容。( )
48、《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學校每年至少舉行以田徑項目為主的全校性運動會。( )
49、銳意創新的道德規范首先要求老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
50、對學生進行管理要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 )
51、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該以不正常學生為主。( )
52、課堂講授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 )
53、教學強化的類型有語言強化、標志強化、動作強化和活動強化。 ( )
54、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生產關系所決定。( )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55、簡述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56、簡述知識學習的作用。
57、簡述學生會的工作機制和工作要求各是什么?
58、簡述思維過程中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59、簡述教師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60、簡述自主學習能力指導的要求。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61、學生上課說話,給以罰款,屢罰不改者,嘴巴上“封條”。這是發生在某校初一(1)班的咄咄怪事。該班男生鄭某、池某因上課大聲說話,嘴巴當場貼上膠布。其中鄭某嘴巴被封競達三天半之久。這個班的班主任、青年女教師張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采取上述極端措施,是因為個別學生素質太差,拿他們實在沒有辦法。
請運用所學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張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
62、某校初中班主任吳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高某的作業本中夾了一封寫有XXX收的信件。吳老師順便拆封閱讀了此信。這是高某寫給一位女同學的求愛信。吳老師看了十分生氣,后在班會上宣讀了此信,同時對高某提出了批評。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張字條后離家出走。高某家長找到吳老師理論并要求將高某找回。昊老師解釋說:“我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職責,我批評高某是為了教育和愛護他。他是從家中出走的,與我的工作沒有關系。”
請問:
(1)吳老師的哪些做法不正確?試述你的判斷所依據的法規及條款。(2)吳老師的解釋是否正確?為什么?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63、試述教育與社會文化的關系。
64、試述“教育萬能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