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配送慢
逐步解決及時配送的問題
“在我們村,過去醫生出診要翻山滑溜索,現在修通了兩座橋,重病人可以及時送出去。很多村民都加入了新農合,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一年年好轉。我覺得醫改是很好的,但還是希望,新農合的藥品供應能再充足一些,特別是藥品配送速度再快些。”昨天,晚報記者電話聯系采訪了“溜索醫生”鄧前堆,藥品短缺問題依然困擾著他。
按規定,新農合的藥品實行統一訂購、統一招標、統一配送,類似鄧前堆這樣的村醫通常每一個月向鄉衛生院訂一次自己需要的藥品,然后鄉衛生院向上匯報,從村到鄉到縣,最后匯報到州一級衛生機構,統計好藥品需求后,統一招標,統一訂購,最后統一配送。
“這一套流程走下來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有時得等大半年才能拿到想要的藥物,比如常用的青霉素,我等了3個月才拿到兩盒,滿打滿算只夠13個成年病人輸液,而我要服務278戶人家,這怎么夠啊?”
針對這一問題,報告進行了重點分析:“將盡快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解決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送不及時、不到位及有的藥品價格較高的問題。”具體措施包括:完善招標采購操作程序,逐步解決及時配送的問題。建立健全基本藥物集中采購交易操作規范和平臺24小時值班等項制度。各州市遴選基藥配送企業,由生產企業委托負責本轄區范圍內基本藥物的配送。
此外,藥品采購結算的“點對點”模式試點工作也有望年底在全省全面鋪開。
看病貴
逐步取消基本醫療藥品加成
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社保資金沉淀不斷增大,群眾看病費用居高不下,甚至年年上升的問題。
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放心保),從結余基金中提取一定資金,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解決因大病致貧、返貧的問題;抓緊做好職工醫保門診慢特病政策調整、門診統籌實施、個人賬戶購買商業保險的貫徹落實工作;在全省范圍內執行新生兒在年度內隨父母享受新農合報銷補償,使新生兒得到了醫療保障。
不斷提高報銷比例。明確了2013年職工醫保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以上和75%左右;城鎮居民醫保普通門診報銷比例由原來的20%提高到25%~50%,年度報銷限額由原來的200元提高到400元。
針對國家將逐步取消基本醫療機構的藥品加成、加大政府投入與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實際,政府應建立起穩定補償渠道和長效機制,確保取消藥品加成后,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不斷加大財政投入。自醫改啟動實施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改革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補助,僅2012年就達67257萬元。2013年1~8月,中央已撥付資金41823萬元,省級財政已下達資金20787萬元。
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政策。引發了《云南省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再次明確了要將不低于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安排給村醫承擔。從8月督查情況看,村醫獲得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收入較過去有明顯提高。
規范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按照國家要求,組織開展云南省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規范調整工作,通過調整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補償,保障基層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后人員和業務等支出,逐步建立起穩定的補償渠道和長效機制,并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
待遇低
探索二次績效分配調動積極性
針對基層醫衛工作者待遇太低的問題,我省將積極探索二次績效分配,調動工作積極性。實施績效工資后,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人員月平均增加工資631元,全省各級財政每年新增支出6億元。
進一步提高村醫收入水平的財政補助政策,擬從2013年起,省級對村醫的補助人數從33241人調整為37390人,增加4149人,補助標準從目前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平均300元。
春城晚報 宋金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