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衛助理醫師《勞動衛生與職業病》考試大綱
|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 一、緒論 | 1.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基本概念 | (1)概念 |
| (2)工作條件 | ||
| (3)研究對象與任務 | ||
| 2.職業性有害因素與職業性損害 | (1)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概念與分類 | |
| (2)職業性損害、職業病、職業病特點、法定職業病及其范圍、職業性多發病和職業特征 | ||
| (3)影響職業性有害因素作用的因素 | ||
| 3.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工作 | (1)三級預防原則 | |
| (2)職業衛生工作內容 | ||
| 二、工作過程對機體的影響 | 1.職業生理學 | (1)工作過程中生理變化與適應 |
| (2)工作負荷評價 | ||
| (3)作業能力 | ||
| 2.職業心理學 | (1)工作時的心理變化 | |
| (2)職業緊張 | ||
| (3)緊張反應的表現 | ||
| 3.職業工效學 | (1)工作過程中的生物力學 | |
| (2)人體測量及應用 | ||
![]() | ||
| 四、生產性粉塵與塵肺 | 1.概述 | (1)生產性粉塵的概念與分類 |
| (2)生產性粉塵的理化特性及其衛生學意義 | ||
| (3)粉塵對人體的致病作用 | ||
| (4)塵肺的概念與分類 | ||
| (5)塵肺的診斷與處理 | ||
| 2.矽肺 | (1)矽塵、矽肺概念 | |
| (2)矽肺的病理改變 | ||
| (3)矽肺的X線表現、臨床表現及并發癥 | ||
| (4)影響矽肺發病的因素 | ||
| 3.石棉肺 | (1)石棉肺的病理表現 | |
| (2)石棉肺X線表現、臨床表現及并發癥 | ||
| 五、物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 1.概念 | (1)物理因素分類 |
| (2)物理因素的特點 | ||
| 2.高溫及低溫 | (1)生產環境的氣象條件 | |
| (2)高溫作業的概念及其主要類型 | ||
| (3)高溫作業對機體生理功能的影響 | ||
| (4)中暑的概念 | ||
| (5)中暑的類型、機制及臨床表現 | ||
| (6)職業性中暑的診斷及處理原則 | ||
| (7)防暑降溫措施 | ||
| (8)低溫對生理功能和作業的影響及預防措施 | ||
| 3.噪聲 | (1)生產性噪聲的概念、來源及分類 | |
| (2)噪聲對聽覺系統的危害 | ||
| (3)預防噪聲危害的措施 | ||
| 4.振動 | (1)振動對人體的危害 | |
| (2)手臂振動病 | ||
| (3)預防措施 | ||
| 5.非電離輻射 | (1)高頻電磁場與微波對機體的影響、防護措施 | |
| (2)紫外輻射對機體的影響、防護措施 | ||
| 6.電離輻射 | (1)電離輻射對機體的影響 | |
| (2)放射防護的基本方法 | ||
| 六、職業性腫瘤 | 職業性腫瘤 | (1)職業性腫瘤的概念 |
| (2)職業性致癌因素 | ||
| (3)職業性腫瘤的發病特點 | ||
| (4)職業性腫瘤的預防原則 | ||
| 七、婦女職業衛生 | 婦女職業衛生 | (1)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婦女的特殊影響 |
| (2)婦女職業衛生特點 | ||
| (3)婦女職業衛生保護的主要措施 | ||
| 八、農村職業衛生 | 農村職業衛生 | (1)農業生產的職業衛生 |
| (2)鄉鎮企業職業衛生特點和服務內容 | ||
| 九、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評價 | 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評價 | (1)職業性有害因素的監測 |
| (2)職業健康監護基本內容 | ||
| (3)職業流行病學調查方法、步驟和常用分析指標 | ||
| (4)職業衛生調查類別和步驟 | ||
| 十、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 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 (1)職業衛生法規與監督 |
| (2)職業衛生標準 | ||
| (3)職業衛生管理 | ||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