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i)一單元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細(xi)目一:整體觀念
要點:
1.整體(ti)觀念的概念
2.整體觀念的內(nei)容
細(xi)目二:辨證(zheng)論治
要點:
1.病、證、癥(zheng)的概念和(he)關系(xi)
2.辨證論治的概念
3.同病異治和(he)異病同治
第(di)二(er)單(dan)元(yuan) 精氣學(xue)說
細(xi)目一:精氣學說(shuo)的概念(nian)
要點:
1.精的概念
2.氣的概念
細目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
1.精氣的運(yun)動與變化
2.天(tian)地(di)精氣化生為人
細目三:精氣學說在(zai)中醫學中的應(ying)用
要點:
1.構建(jian)中醫學的精氣生命理論
2.構(gou)建中醫學的整體觀(guan)念
第三(san)單元(yuan) 陰(yin)陽學說
細目一:陰(yin)陽的概念
要點:
1.陰陽的含義
2.事(shi)物陰陽屬(shu)性(xing)的絕對(dui)性(xing)和相對(dui)性(xing)
細(xi)目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
1.陰陽對立制約
2.陰陽互(hu)根互(hu)用
3.陰陽(yang)交感互(hu)藏
4.陰陽的消長
5.陰陽的轉化
細目三:陰陽學說(shuo)在中(zhong)醫學中(zhong)的應用
要點:
1.在組織結構(gou)和生理機能(neng)方面的應用(yong)
2.在(zai)病理方面(mian)的(de)應用(yong)
3.在疾病診(zhen)斷方面的應用
4.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應用
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shuo)
細目(mu)一:五行學說(shuo)的概(gai)念
要點:
1.五行的含義
2.五行(xing)(xing)的特性和事物與現(xian)象的五行(xing)(xing)歸類
細目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rong)
要點:
1.五行相生與(yu)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xiang)乘與相(xiang)侮
4.五行(xing)的母子相及
細目三:五(wu)行(xing)學說在(zai)中(zhong)醫學中(zhong)的(de)應用
要點:
1.在(zai)生理方面的應用
2.在(zai)病理方(fang)面的應用
3.在疾病(bing)診斷方面的應用
4.在疾病治療方面的(de)應用(yong)
第五單元 藏象學說(shuo)
要點:
五臟、六(liu)腑(fu)、奇恒(heng)之腑(fu)的生(sheng)理特點及臨床(chuang)意(yi)義
第六單元 五臟
細目一(yi):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要點:
1.心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2.肺的生(sheng)理功能與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4.肝(gan)的生理(li)功能與特性
5.腎(shen)的生理功(gong)能(neng)與特性(xing)
細目二:五(wu)臟(zang)之間的(de)關(guan)系
要點:
1.心與肺的關系(xi)
2.心與脾的關系
3.心與肝的關(guan)系
4.心與腎的關系
5.肺(fei)與脾的關系
6.肺與肝的(de)關(guan)系(xi)
7.肺與腎的關系
8.肝(gan)與脾的關(guan)系
9.肝與腎的關系
10.脾(pi)與腎的關系
細目三:五(wu)臟(zang)與五(wu)體、五(wu)官九(jiu)竅、五(wu)志、五(wu)液和季節(jie)的關系
要點:
1.五臟與五體的關系
2.五臟的外華
3.五臟與(yu)五官九竅的關系
4.五臟與(yu)五志(zhi)的關(guan)系(xi)
5.五臟與(yu)五液的(de)關系
第七單元 六腑
細(xi)目一(yi):六(liu)腑的生理(li)功能
要點:
1.膽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稱、生(sheng)理功能和生(sheng)理特性
3.小腸的生理(li)功能
4.大腸(chang)的生(sheng)理(li)功(gong)能(neng)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nian)和(he)生理功能
細目二:五臟與(yu)六腑之(zhi)間(jian)的(de)關系
要點:
1.心(xin)與小(xiao)腸的(de)關系
2.肺與大(da)腸的關(guan)系
3.脾與胃的關系
4.肝與(yu)膽的關系
5.腎與膀胱的關系
第八單元 奇恒之腑
第九單(dan)元 精、氣、血、津(jin)液
細目一:腦
要點:
1.腦的(de)生理(li)功(gong)能
2.腦與臟腑精(jing)氣的關系(xi)
細目二:女子胞
要點:
1.女子(zi)胞的生理功能(neng)
2.女子胞與臟腑經脈的關系
細目一:精
要點:
1.人體之精的(de)概(gai)念
2.人體之精的功能
3.人體(ti)之精的分類
細目二:氣
要點:
1.人體(ti)之氣的(de)概念
2.人(ren)體(ti)之(zhi)氣(qi)的生成(cheng)
3.人體(ti)之氣(qi)的運動與(yu)氣(qi)化
4.人體(ti)之氣(qi)的功能
5.人體之氣的(de)分類(lei)
細目三:血
要點: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運行
4.血的功能
細目四:津液
要點:
1.津液(ye)的基(ji)本概念(nian)
2.津液的生(sheng)成(cheng)輸(shu)布與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細(xi)目(mu)五:精、氣(qi)、血、津液(ye)之間的關系
要點:
1.氣與血(xue)的(de)關(guan)系
2.氣與津(jin)液的關系
3.精、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4.精、氣、神之間(jian)的(de)關系
第十單元 經絡
細目一:經絡學說概述
要點:
1.經(jing)絡(luo)的(de)基本概念
2.經(jing)絡系統的(de)組成
細目(mu)二(er):十二(er)經脈
要點:
1.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
2.十(shi)二經脈的交接規律
3.十二經脈(mo)的分布規律
4.十(shi)二經脈的表里關系
5.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
細目(mu)三:奇經八脈
要點:
1.奇經(jing)八脈的(de)含(han)義(yi)及特點
2.奇經(jing)八脈(mo)的主要(yao)功能
3.督脈(mo)、任(ren)脈(mo)、沖脈(mo)、帶脈(mo)、蹺脈(mo)和維脈(mo)的循行特點和基本(ben)功能(neng)
細目四:經(jing)別(bie)、別(bie)絡,經(jing)筋,皮(pi)部
要點:
1.經別的(de)概念、特點和(he)生理功(gong)能
2.別(bie)絡的(de)概(gai)念、特(te)點和生理功(gong)能(neng)
3.經筋的概念、特(te)點和(he)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應(ying)用(yong)
細目(mu)五(wu):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經絡學說(shuo)的應(ying)用
要點:
1.經絡的生理功(gong)能
2.經絡學(xue)說的應用
第(di)十(shi)一單元 體質
細目一:體質(zhi)的概(gai)念和構成(cheng)
要點:
1.體質的概念
2.體質的構成
3.體質的特點
細目二:體(ti)質學說的應(ying)用
要點:
1.體質與發病
2.體質(zhi)與(yu)病因病機
3.體質與診治
4.體質與養生
第十二單元 病因
細目一:六*
要點:
1.六*的概念
2.六(liu)*的共同(tong)致病特點
3.六*各(ge)自的性質及致病(bing)特點
(1)風邪的性(xing)質及(ji)致病特點(dian)
(2)寒邪的性質(zhi)及致病(bing)特點
(3)暑邪的性質(zhi)及(ji)致病特點
(4)濕邪的(de)性質及致病特點
(5)燥(zao)邪的(de)性質及致病特點
(6)火(huo)(熱(re))邪的性(xing)質及(ji)致病特(te)點
細目二:癘氣
要點:
1.癘氣的概念
2.癘氣(qi)的致病特點
細目三:七(qi)情(qing)內傷
要點:
1.七(qi)情內傷的基(ji)本概(gai)念
2.七情(qing)與臟(zang)腑(fu)精氣的關系
3.七(qi)情內傷的(de)致病特點
細目(mu)四:飲食失宣
要點:
1.飲食不節
2.飲食不潔
3.飲食偏嗜
細目五:勞逸失(shi)度(du)
要點:
1.過度勞累
2.過度安逸
細目六:痰飲
要點:
1.痰飲的概念
2.痰飲的形成
3.痰飲(yin)的致病特點
細目七:瘀血
要點: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yu)血的致(zhi)病特點(dian)
4.瘀血致病的癥(zheng)狀(zhuang)特點
第十三單元 發病
細目一:發病(bing)的基本(ben)原(yuan)理(li)
要點:
1.正氣與邪氣的概念(nian)
2.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
3.邪氣(qi)是發病的(de)重要條件
4.邪正相搏的(de)勝負與發病
細目二:影(ying)響發(fa)病的(de)主要因(yin)素
要點:
1.環境與發病
2.體質與發病
3.精(jing)神狀態(tai)與發病
細目三(san):發病類型
要點:
1.感邪即發
2.徐發
3.伏而后發
4.繼發
5.合病
6.復發
第十(shi)四單元 病(bing)機
細(xi)目一:邪(xie)正盛衰(shuai)
要點:
1.邪正盛衰與(yu)虛實變化
2.邪正盛衰與疾病轉歸
細目二:陰陽失調
要點:
1.陰陽偏盛
2.陰陽偏衰
3.陰陽互損
4.陰陽格拒
5.陰陽亡失
細(xi)目三:精,氣、血失常(chang)
要點:
1.精的失常
2.氣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氣、血(xue)關(guan)系失(shi)調(diao)
細目四:津液(ye)代謝(xie)失常
要點:
1.津液不足
2.津液(ye)輸布(bu)、排(pai)泄障礙
3.津液與(yu)氣(qi)血(xue)關(guan)系失調
細目五:內生“五邪”
要點:
1.內生“五(wu)邪”的(de)概念
2.風氣內動
3.寒從中生
4.濕濁內生
5.津傷化燥
6.火熱內生
細目(mu)六(liu):疾(ji)病傳(chuan)變
要點:
1.疾病傳(chuan)變的形式
2.病性轉化
第十五單元 防治原(yuan)則
細目一:預防
要點: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變
細目二:治則
要點:
1.治則、治法的概念(nian)
2. 治病求本
3.正治與反治
4.治標與治本
5.扶正與祛邪
6.調整陰陽
7.調理(li)精氣(qi)血津液
8.三因制宜
第十六單元 養生與(yu)壽夭
細目一:養生
要點:
1.養生的原則
2.養生的方法
細(xi)目(mu)二:生命的(de)壽夭
要點:
1.人體生(sheng)命的產生(sheng)與變化規律
2.決定壽夭的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