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還給孩子一個五彩繽紛的童年,還是把孩子的課余時間用補習班填滿,讓他不能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這一直是家長們糾結的問題。近日,四年級小學生倪然創作的劇本《童年應該有奧數么》,靠精彩的構思和文筆打動了很多家長。他在劇本中的困惑———童年到底應不應該有奧數?更值得大人們反思。
倪然表示,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在補習奧數。對奧數,倪然有著自己的理解:“奧數不是補習,純粹是提前學習。”他認為學習奧數知識的特點是,沒接觸過的完全不會,但一學就發現根本不難。既然以后的數學課本上都要涉及,倪然困惑地表示:“為什么非要提前學習呢?”記者了解到,南京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在外上奧數補習班的不在少數。
小學生的困惑:
要不要學奧數?
“本來就該學奧數。學奧數的人腦袋又大又聰明。(撥弄自己的大腦袋)”“有什么用呀!拔苗助長,占用了我多少玩的時間。雞兔同籠會吧?”“當然會了,早學過了。”“光數雞腳和兔腳,你就知道雞多少兔多少?把我的臉蒙住,光看我的腳,你知道我是誰呀?你說你說!(伸出自己的腳在他面前晃)……”
《童年應該有奧數么》是四年級學生倪然的創作,然然媽將孩子的劇本發在西祠某討論版后,立刻在家長中引起不小的反響。家長們紛紛稱贊:這么小的孩子就能寫劇本,寫得還相當精彩,真是個小作家、小思想家呢!
在西祠該討論版上,記者看到,整個劇本不足千字,構思卻很精妙:劇本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A和B兩位小學同學現在以及30年后關于奧數的討論,倆人一個贊成學奧數,認為奧數有用,另一個反對學奧數。反對學奧數的孩子看到美國的孩子不用學奧數后,感動得哭了;贊成學奧數的孩子在30年后幫自家小孩輕松解決了一道小學奧數題,苦笑地自嘲說:“幸好小學學過奧數……”
不過,對于到底要不要學奧數,倪然將劇本作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要學還是不要學,留給觀眾去判斷———以同學C舉著“童年到底該不該有奧數?”的子站在劇場中間為整個劇本的結尾。
“全班都在學,我不學行嗎?”
倪然是南財大附小四(1)班的學生。他告訴記者,班級的班會課上通常有各種自創演出,輪到他所在的小組表演時,他毫不猶豫選了這個題目。對于自己的劇本能夠引發的稱贊和反思,倪然并沒有想那么多———“我就是有感而發”。
倪然僅在每周六晚上奧數課,次數雖然不多,他卻有不小的意見。“我一星期上三次英語補習課呢,也沒覺得枯燥,這奧數課就不一樣了,它不能稱之為補習,純粹是提前學習,四年級學六年級的課程,六年級再學初二的。”倪然說,老師對他們講,這些知識點雖然非常簡單,可現在不學就不會。“既然以后都要學,我就很納悶:為什么非要提前學習呢?”
對于這個困惑,倪然也問過媽媽,媽媽對他說:如果班上只有一兩個人學,咱們就不學了,可情況是幾乎全班同學都在學,只能硬著頭皮學了!倪然說,他之所以現在奧數課還能上得下去,完全得益于每節課上老師用來活躍氣氛的“笑話”環節。
由于大量課外時間被作業和補習班占據,倪然表示,他認識的同齡人中幾乎沒有多少課余活動,“我聽媽媽講過她小時候的課外活動,有跳橡皮筋,還有聽都沒聽過的‘打火柴’游戲,真讓人羨慕。”
孩子學奧數,家長也“情非得已”
“從1加到100,求總和”,初中開始介入,高中進行系統學習的排列組合題目已經出現在了小學三年級甚至更低年級的奧數課上。明知道奧數是提前學習,為什么然然媽要給孩子報奧數課呢?
然然媽說,身邊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奧數班。她糾結了半天也給然然報了班。學習一段時間下來,感覺奧數對數學考試的確有幫助。“從一年級開始,數學試卷的后就有附加題,附加題雖然沒有明說是奧數題,但很多有奧數的成分,它考的是解題方式,奧數課上都有教。”
不過,隨著然然年級的升高,然然媽也明顯感到孩子的課外時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少。“我參加了西祠的一個家長大聯盟,然然三年級的時候我帶他參加了好多活動,可如今,很多活動都沒辦法參加了。他劇本里舉的‘雞兔同籠’的例子確實是有感而發,那段時間他老搞不懂題目,對奧數厭煩得要命!”
學奧數,家長們顧慮的
不僅僅是小升初
“童年應該有奧數么?”兒子倪然提出的問題不僅讓同齡的一大批小學生感到困惑,也讓包括然然媽在內的家長感到似乎面臨著教育的“死結”———然然媽舉例說,她曾把然然在奧數課教的“頭尾合十”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心算法,比如74×34=(7×3+4)×100+4×4=2500+16=2516,拿到單位去“顯擺”,結果卻招來同事們的“白眼”:用計算器一掐不就知道了!奧數有用嗎?
“據我所知,如今南京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大多數都在學奧數。”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表示,盡管知道奧數給孩子的童年多少帶來了很多不快,家長們對奧數課仍是蜂擁的狀態。一位家長表示,他每到周末晚上8點左右在某奧數班外接孩子時,常常遇到私家車堵路幾百米的狀況,“看到人山人海翹首以盼的家長,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望子成龍!”
這位小學老師表示,造成家長如此熱衷奧數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南京部分口碑好的初中仍將小學高年級段(五、六年級)或中高年級段數學試卷50分附加題的成績算在考察范圍之內,附加題中有不少是奧數題,這使家長感到,孩子要上好初中,奧數越早涉及越好。“第二點則有關孩子性格中的自信。數學考試中附加題雖然并未計入100分的總分,但不妨礙它成為孩子們比較的一個部分。別的孩子都在學,你如果不學的話,孩子成績不高是小事,在很多同學仍秉承‘成績論英雄’的時代,孩子因為成績而影響了自尊、自信,給以后完整人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這就不是小事了。”
盡管如此,對于持續一段時間的“奧數熱”,不少老師無奈的同時也提醒家長,一切應以孩子的接受度為準,“如果他連課本上的都學不好,卻硬要他學更難的奧數,不是適得其反嗎?”
鏈接———
《童年應該有奧數么》劇本如下(部分)
A。看報紙B。喝茶A嘖,小學生不應有奧數,奧數讓我們的童年沒有活力。B不,應該有奧數。不然,小升初怎么考好學校?A(無語),過了一會兒。(帶著哭腔):這個孩子和他爸爸的故事,真感人呀!B什么?怎么感人了?A孩子爸爸帶著他去美國,孩子都不想回家了。為什么呢?原來美國不學奧數,也沒有那么多作業。B登在哪兒?我也看看。(湊過來看報紙)A(怪腔怪調)對不起。準備明天登。B別捉弄我了。本來就該學奧數。學奧數的人腦袋又大又聰明。(撥弄自己的大腦袋)A有什么用呀!拔苗助長,占用了我多少玩的時間。雞兔同籠會吧?B當然會了,早學過了。A光數雞腳和兔腳,你就知道雞多少兔多少?把我的臉蒙住,光看我的腳,你知道我是誰呀?你說你說!(伸出自己的腳在他面前晃)B反正學奧數有用!A沒用!B有用……
倪然表示,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在補習奧數。對奧數,倪然有著自己的理解:“奧數不是補習,純粹是提前學習。”他認為學習奧數知識的特點是,沒接觸過的完全不會,但一學就發現根本不難。既然以后的數學課本上都要涉及,倪然困惑地表示:“為什么非要提前學習呢?”記者了解到,南京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在外上奧數補習班的不在少數。
小學生的困惑:
要不要學奧數?
“本來就該學奧數。學奧數的人腦袋又大又聰明。(撥弄自己的大腦袋)”“有什么用呀!拔苗助長,占用了我多少玩的時間。雞兔同籠會吧?”“當然會了,早學過了。”“光數雞腳和兔腳,你就知道雞多少兔多少?把我的臉蒙住,光看我的腳,你知道我是誰呀?你說你說!(伸出自己的腳在他面前晃)……”
《童年應該有奧數么》是四年級學生倪然的創作,然然媽將孩子的劇本發在西祠某討論版后,立刻在家長中引起不小的反響。家長們紛紛稱贊:這么小的孩子就能寫劇本,寫得還相當精彩,真是個小作家、小思想家呢!
在西祠該討論版上,記者看到,整個劇本不足千字,構思卻很精妙:劇本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A和B兩位小學同學現在以及30年后關于奧數的討論,倆人一個贊成學奧數,認為奧數有用,另一個反對學奧數。反對學奧數的孩子看到美國的孩子不用學奧數后,感動得哭了;贊成學奧數的孩子在30年后幫自家小孩輕松解決了一道小學奧數題,苦笑地自嘲說:“幸好小學學過奧數……”
不過,對于到底要不要學奧數,倪然將劇本作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要學還是不要學,留給觀眾去判斷———以同學C舉著“童年到底該不該有奧數?”的子站在劇場中間為整個劇本的結尾。
“全班都在學,我不學行嗎?”
倪然是南財大附小四(1)班的學生。他告訴記者,班級的班會課上通常有各種自創演出,輪到他所在的小組表演時,他毫不猶豫選了這個題目。對于自己的劇本能夠引發的稱贊和反思,倪然并沒有想那么多———“我就是有感而發”。
倪然僅在每周六晚上奧數課,次數雖然不多,他卻有不小的意見。“我一星期上三次英語補習課呢,也沒覺得枯燥,這奧數課就不一樣了,它不能稱之為補習,純粹是提前學習,四年級學六年級的課程,六年級再學初二的。”倪然說,老師對他們講,這些知識點雖然非常簡單,可現在不學就不會。“既然以后都要學,我就很納悶:為什么非要提前學習呢?”
對于這個困惑,倪然也問過媽媽,媽媽對他說:如果班上只有一兩個人學,咱們就不學了,可情況是幾乎全班同學都在學,只能硬著頭皮學了!倪然說,他之所以現在奧數課還能上得下去,完全得益于每節課上老師用來活躍氣氛的“笑話”環節。
由于大量課外時間被作業和補習班占據,倪然表示,他認識的同齡人中幾乎沒有多少課余活動,“我聽媽媽講過她小時候的課外活動,有跳橡皮筋,還有聽都沒聽過的‘打火柴’游戲,真讓人羨慕。”
孩子學奧數,家長也“情非得已”
“從1加到100,求總和”,初中開始介入,高中進行系統學習的排列組合題目已經出現在了小學三年級甚至更低年級的奧數課上。明知道奧數是提前學習,為什么然然媽要給孩子報奧數課呢?
然然媽說,身邊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奧數班。她糾結了半天也給然然報了班。學習一段時間下來,感覺奧數對數學考試的確有幫助。“從一年級開始,數學試卷的后就有附加題,附加題雖然沒有明說是奧數題,但很多有奧數的成分,它考的是解題方式,奧數課上都有教。”
不過,隨著然然年級的升高,然然媽也明顯感到孩子的課外時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少。“我參加了西祠的一個家長大聯盟,然然三年級的時候我帶他參加了好多活動,可如今,很多活動都沒辦法參加了。他劇本里舉的‘雞兔同籠’的例子確實是有感而發,那段時間他老搞不懂題目,對奧數厭煩得要命!”
學奧數,家長們顧慮的
不僅僅是小升初
“童年應該有奧數么?”兒子倪然提出的問題不僅讓同齡的一大批小學生感到困惑,也讓包括然然媽在內的家長感到似乎面臨著教育的“死結”———然然媽舉例說,她曾把然然在奧數課教的“頭尾合十”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心算法,比如74×34=(7×3+4)×100+4×4=2500+16=2516,拿到單位去“顯擺”,結果卻招來同事們的“白眼”:用計算器一掐不就知道了!奧數有用嗎?
“據我所知,如今南京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大多數都在學奧數。”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表示,盡管知道奧數給孩子的童年多少帶來了很多不快,家長們對奧數課仍是蜂擁的狀態。一位家長表示,他每到周末晚上8點左右在某奧數班外接孩子時,常常遇到私家車堵路幾百米的狀況,“看到人山人海翹首以盼的家長,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望子成龍!”
這位小學老師表示,造成家長如此熱衷奧數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南京部分口碑好的初中仍將小學高年級段(五、六年級)或中高年級段數學試卷50分附加題的成績算在考察范圍之內,附加題中有不少是奧數題,這使家長感到,孩子要上好初中,奧數越早涉及越好。“第二點則有關孩子性格中的自信。數學考試中附加題雖然并未計入100分的總分,但不妨礙它成為孩子們比較的一個部分。別的孩子都在學,你如果不學的話,孩子成績不高是小事,在很多同學仍秉承‘成績論英雄’的時代,孩子因為成績而影響了自尊、自信,給以后完整人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這就不是小事了。”
盡管如此,對于持續一段時間的“奧數熱”,不少老師無奈的同時也提醒家長,一切應以孩子的接受度為準,“如果他連課本上的都學不好,卻硬要他學更難的奧數,不是適得其反嗎?”
鏈接———
《童年應該有奧數么》劇本如下(部分)
A。看報紙B。喝茶A嘖,小學生不應有奧數,奧數讓我們的童年沒有活力。B不,應該有奧數。不然,小升初怎么考好學校?A(無語),過了一會兒。(帶著哭腔):這個孩子和他爸爸的故事,真感人呀!B什么?怎么感人了?A孩子爸爸帶著他去美國,孩子都不想回家了。為什么呢?原來美國不學奧數,也沒有那么多作業。B登在哪兒?我也看看。(湊過來看報紙)A(怪腔怪調)對不起。準備明天登。B別捉弄我了。本來就該學奧數。學奧數的人腦袋又大又聰明。(撥弄自己的大腦袋)A有什么用呀!拔苗助長,占用了我多少玩的時間。雞兔同籠會吧?B當然會了,早學過了。A光數雞腳和兔腳,你就知道雞多少兔多少?把我的臉蒙住,光看我的腳,你知道我是誰呀?你說你說!(伸出自己的腳在他面前晃)B反正學奧數有用!A沒用!B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