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原文 篇一
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放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曇花的花瓣又大又嬌嫩,白天陽光強,氣溫高,空氣干燥,要是在白天開花,就有被灼傷的危險。深夜氣溫過低,開花也不適宜。長期以來,它適應了晚上九點左右的溫度和濕度,到了那時,便悄悄綻開淡雅的花蕾,向人們展示美麗的笑臉。還有的花,需要昆蟲傳播花粉,才能結出種子,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跟昆蟲活動的時間相吻合。
一位植物學家曾有意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鐘面一樣,組成花的“時鐘”。這些花在二十四小時內陸續開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是不是很有趣?
2.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知識點 篇二
生字及組詞:斗dòu(斗爭、戰斗、奮斗)
芬fēn(芬芳、芬蘭、芬菲)
芳fāng(芳香、芳年、芳容)
內nèi(內容、內存、內在)
醒xǐng(醒目、提醒、驚醒)
壽shòu(壽命、長壽、壽禮)
蘇sū(復蘇、姓蘇、蘇打水)
強qiáng(強大、堅強、富強)
示shì(表示、告示、指示)
昆kūn(昆蟲、昆布、昆曲)
修xiū(自修、修橋、修理)
建jiàn(建設、建立、建造)
組zǔ(小組、組織、組長)
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知識點 篇三
多音字:便biàn(方便)
pián(便宜)
強qiáng(強大)
qiǎng(勉強)
種zhòng(種地)
zhǒng(種子)
鮮xiān(新鮮)
xiǎn(鮮為人知)
4.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知識點 篇四
近義詞:適宜—適合
大致—大概
舒展—伸展
陸續—連續
四、反義詞:
艷麗—素雅
密切—疏遠
沉睡—蘇醒
干燥—潮濕
怒放—凋零
5.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知識點 篇五
詞義理解:爭奇斗艷:競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異、艷麗,以比高下。
艷麗:鮮明美麗。
綻開:裂開;綻放。
欣然:愉快的樣子。
怒放:(花)盛開。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蘇醒:昏迷后醒過來。
嬌嫩:柔嫩。
灼傷:燒傷。
適宜(yí):合適;相宜。
濕度:空氣內含水分的多少,分為絕對濕度、相對濕度等。
淡雅:素凈雅致;素淡典雅。
傳播:廣泛散布。
吻合:完全符合。本文是講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昆蟲活動的時間一致,完全符合。
花圃:栽培花草等的園地。
陸續:表示前后相繼,時斷時續。
大致:大概;大約。
6.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知識點 篇六
問題歸納: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及其原因。
2、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第一自然段末尾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內容?
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列舉了九種花開放的時間,充分說明了作者的發現——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各種花開放時的動態畫面,多樣的句式使課文顯得生動有趣,不單調。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是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3、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運用設問的修辭方法,引發讀者思考;同時也是個過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4、讀了第二自然段,想想曇花為什么會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以曇花為例說明植物開花的時間受溫度、濕度、光照限制。縣花的花瓣嬌嫩,白天光照太強,深夜氣溫過低,它適應了晚上九點左右的溫度和濕度,所以它在溫度、濕度、光照的限制下只能九點左右含笑一現。這段話還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表現了縣花的美麗。
5、課文中運用了哪些技法描寫九種花的開放?作用是什么?
擬人的修辭方法和多樣的句式。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使各種花開放的動態畫面生動具體;多樣的句式使課文的語言生動有趣,不單調。
7.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教案 篇七
教學預設目標1.認識“怒、暮”等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用欣賞的心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多樣性和準確性。
4.增強留心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的興趣,逐步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預設過程
一、猜謎揭題,初讀課文
1.猜謎: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馬蹄噠噠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2.出示課題—《花鐘》
3.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中介紹的花鐘是什么樣的?
二、認識花鐘,學習第三段
1.討論讀書時思考的問題,指名正確朗讀第三段。
2.看花鐘,怎么能知道時間呢?
3.要看懂花鐘,就要知道什么花是什么時間開的。引讀課文第一段。
三、細讀第一段,感知寫法的精妙
(一)識花名
1.第一段里都寫到了哪些不同的花?
2.把花的名字讀正確。(重點指導:薔薇、曇花。)
3.看圖片,結合語境,理解“欣然怒放”“暮色”“含笑一現”等詞語意思。
(二)賞花開
1.花兒開花的樣子各不相同,作者的寫法也不一樣,找到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2.欣賞描寫花開的句子,感知寫法。
3.配上動作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三)品花時
1.讀寫時間的詞語。
2.四人小組討論:這一段中的時間寫得好在哪里?
教學預設:
(1)按時間早晚的順序來寫的。(結合第三段理解“陸續開放”的意思)
(2)時間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時間可以放在句子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間。)在描寫后三種花的時候,為什么要把時間放在句子的中間來寫呢?
(3)“左右”一詞用得好。為什么要用上左右這個詞語呢?怪不得課文的
后一段有這樣一句話:你只要看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了。左右和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用法是一樣的?(用上這樣的詞語,課文的表達就更加準確了。)
(四)詞語盤點
1.合上書本回憶: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詞語盤點:艷麗欣然怒放含笑一現綻開蘇醒左右大致
四、拓展寫話,激勵探究
1.欣賞花鐘
2.補充了解三種花的開放時間,選一種花寫一寫:花是怎么開的?(鼓勵學生能夠使用之前盤點的詞語。)(蒲公英花早上六點左右荷花早上八點左右茉莉傍晚五點左右)
3.為什么不同的花開花的時間不一樣?課文是怎么把這個原因寫清楚的呢?下節課繼續研究。
8.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教案 篇八
一、教學要求。1、認知目標:認識“怒、燥、暮”等8個生字,會寫“艷、內、夢”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蘇醒”等19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欣賞的語氣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3、發展目標: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學重點。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花兒開放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難點是學習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演示文稿。
2、學生課前觀察的一天花兒開放時間的資料。
四、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導入。
1、四人小組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說說自己觀察了哪些花,它們在什么時間開放?
比一比,看誰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觀察小能手的稱號)(板書:花)
2、教師播放課件:欣賞一些美麗的花。問:你知道這些花的名字嗎?它們是在什么時間開
放的呢?(學生可以猜測。)有一位植物學家,他的做法真絕妙呀!連老師心里都癢癢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請我們一起走進文本。
二、熟讀課文,初步釋疑。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怎樣才算把課文讀熟練?(遇到意思不明確的詞,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讀的過程。
3、請學生讀1、2兩段。
4、評議。
5、余下一段同桌讀。(幫助伙伴糾正錯誤)
6、現在知道那位植物學家做了什么嗎?(補充課題:鐘)
7、你覺得他的做法如何?(討論、交流)你喜歡用什么樣的心情讀一讀這課題呢?
(自由讀課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表揚。
8、讀了課文你還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認為課文哪部分讓你很感興趣?
三、探究課文,感情朗讀。
(根據學生的興趣讀懂課文。)
如:學生選擇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段。
2、誰想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請學生朗讀)
師:你讀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師都被你感動了。你為什么會如此鐘情于這一段呢?
(說體會,談感想)
3、用課件出示兩段話,學生朗讀進行比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師改編,描寫花兒開放的句式單調、干巴。)為什么你喜歡原文?(說理由)
4、師生合作朗讀本段課文。
5、交流自己的收獲。
6、帶著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再美美地朗讀這段課文。
7、背誦喜歡部分,與同學交流。
8、課件出示課后第三題。
小結:大自然實在奇妙,這些美麗的花兒為什么不在一個時間開放呢?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學們,你們想去探究一下嗎?要知原因,下節課再見。
四、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認讀,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2、書寫生字。
(1)教師范寫,學生學寫。
(2)學生自己寫,師生評議。
(3)學生練寫,反饋結果。
五、課堂練習。
(1)課件出示練習題。
(2)抄寫19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鞏固反饋。
(1)學生聽寫詞語。
(2)同桌相互檢查。
二、展開想象,推測原因。
1、為什么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不同?
2、學生自由推測。
三、研讀課文,探究解惑。
1、默讀課文第二段,畫出表示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交流。
3、課件出示相關句子,學生朗讀。
4、用自己的話說說曇花的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光照等有什么關系。
5、小組交流,說說其他植物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光照、昆蟲活動的關系。
7、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拓展能力。
1、朗讀課文后一段,體會植物學家絕妙的做法。
2、繼續觀察搜集各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然后把這些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給他人。(形式多樣:如編科學小報、做資料卡、寫觀察日記等)
9.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教學反思 篇九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根據教材內容,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要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艷麗、蘇醒、嬌嫩”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現實生活中,學生對于花其實并不熟悉,但對于“花鐘”這種新奇的事物是充滿興趣和疑問的。因此,我循著學生的情感起點,先引導學生看課題質疑,進而快速地直面課文,并馬上落腳在末尾一段,通過自讀,初步了解什么是花鐘。并播放花朵陸續開放的課件,讓學生看懂花鐘,帶學生進入了自然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了花鐘的鮮艷與芳香,感受到了它的多種功用、它的神奇與獨特。由此,為研究這一段語言的表達做好了情感準備和背景鋪墊。
《語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課文第一段大的語言特色就是寫每一種花開放,都是不同的表達。要讓學生自己感悟到豐富而有變化的表達,只有通過“讀”。《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去發現課文第一段寫得好在哪兒;在總體感受語言特點的基礎上,再具體研讀描寫花開的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去感受、欣賞、評價每一句話的好處、每一種花的情趣;后,引導學生嘗試寫一寫“夜來香”和“午時花”的開放。如此這般,學生在品味花鐘獨特的報時方法時,也感悟到了課文語言表達的獨到。
10.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教學反思 篇十
《花鐘》是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為“觀察與發現”。本單元所要達成的一個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句概括一段話意思”,而《花鐘》一課則是引導學生掌握借助關鍵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所以重難點需要有所側重。在教學時,利用文中的泡泡和課后題引起學生對重難點的重視,先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經驗來說一說第1、2自然段的意思,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談論。在分享學習成果時會存在爭議,比如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找的第一句話,有的學生找的第二句話作為關鍵句。
此時,學生們說出各自的原因,教師加以引導,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意思,終確定關鍵句。然后再指導學生對關鍵句進行修改,使語言簡潔,準確概括段落大意。掌握“讀課文—找關鍵句—修改關鍵句”的方法,隨后借助此方法自己概括第二自然段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