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臘八節日記400字(精選20篇)#】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在這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還保留著臘八節的傳統習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下面®無憂考網整理了臘八節日記400字(精選20篇),歡迎參考。
1.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一
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個臘八節很重要,這一天大家都要熬臘八粥來喝。
傳說秦始皇要修筑長城,許多人都奉命前來,大家的糧食都靠家中人來寄給他們。而有些人,因家人離長城太遠,還沒等把事物寄給他們,就已經餓死在了工地上。大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隨著餓死人的數量增多,其余的人就要頂替他們來干活。有一天大家實在太餓了,就把所有的五谷雜糧都熬成粥,每人喝了一碗,但還是都餓死了。后來人們把這一天一一農歷十二月八日定為臘八節,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喝臘八粥。
做臘八粥時,一定要準備好食材。有棗、米、花生豆、綠豆……先要把它們清洗干凈,把棗切成兩份取出核,再把這些食材都放進鍋里,最后開始熬制它們。熬好盛出,就做好了。
品嘗時,一定要細細體味。聞一聞,有豆子的淡淡清香;嘗一嘗,會感到味道鮮美,醉在其中。品嘗完臘八粥,還會感到意猶未盡,多么想要再次品嘗它們。
臘八粥不但好喝,還能幫助人們驅寒呢,聽說,臘八節這一天不喝臘八粥是要凍耳朵的。
2.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二
臘八節就要到了,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家鄉的臘八節。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家鄉有很多關于臘八節的習俗,讓我現在都還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因為進了臘月門,天氣也就真正的到了“數九寒天”了,所以,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飯,“沾沾下巴”。
臘八節,在我國歷也算得上是悠久綿長了,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視程度可不比其他的傳統節日差。因為過了臘八,就離過年不遠,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
小的時候,過臘八這一天,總能讓我們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黃米干飯。每人再給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個香啊!就覺得老過這樣的臘八多好。可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臘八吃粘米飯,其實是很奢侈的事情,糧店里定量供應的糧食中沒有黃米。有的人家農村有親戚種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門道搞到的,否則,所謂的臘八飯,就只能用帶粘性的其它米來充當了。不管怎樣,人們對臘八的盼望值還是很高的,因為能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開始懷念家鄉的臘八節,真希望可以回老家過臘八節,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飯,那該有多愜意啊!
3.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三
今天是臘八節,我們最期待的當然是吃臘八粥了。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一直被流傳下來。
我放學回到家中,準備吃臘八粥了。我跑到廚房問媽媽臘八粥好了沒?結果媽媽說正在準備做,我想我都急著吃了,還沒好。不過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卻沒見過怎么做的,這回可以親眼看看媽媽做臘八粥了,也不錯哦。
我看見媽媽準備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黃小米,糯米,高粱米,紅小豆,蓮子,桂圓,花生米,紅棗,白糖等等。光看這些材料我就讒得不行了,難怪那么好吃了,材料豐盛啊!媽媽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蒸熟后拿出來放著。接著媽媽又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最后將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后把紅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鍋內一起煮,10多分鐘后又將大米、黃小米、糯米倒入鍋內一起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后再煮一會,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白糖。這樣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我一連吃了三碗,真爽。
4.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四
臘八節可謂是中國的傳統了。臘八節到了,春節也就不遠了。可是大家有關臘八節的事情你們知道多少呢?如果不知道的話,就讓我幫你普及一下吧!
《說文》曾經載:“冬至后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后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
過臘八節當然最重要的是吃臘八粥啦。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關于臘八粥的傳說可有不少。相傳,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民工們長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糧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糧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餓死在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一些少糧的民工們把各自剩下的五谷雜糧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饑寒。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臘八節可是多姿多彩。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節日。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喜歡呢?
5.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五
每逢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還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煮粥供佛。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還可以增福增壽。所以人們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很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粥里有紅棗、蓮子……總計不下二十種。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在半夜時分開始煮,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你想,這樣復雜能不好喝嗎?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花樣,再放在鍋中煮。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碗粥有這么多知識,中國真不愧是文明大國啊!我真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6.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六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以后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7.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七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咸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喂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愿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里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里面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果實的營養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愈合的土辦法罷。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8.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八
今天一大早,我還沒起床就聽到廚房里傳來鍋碗瓢盆的碰撞聲音。我想一定是我姥姥在廚房里忙活呢!我很想知道我姥姥為什么一大早就在廚房忙活,所以我就趕快穿好衣服,洗了臉,刷了牙,跑到廚房看我姥姥在忙活啥呢!
進了廚房,我姥姥得意洋洋地對我說:“今天是臘八節臘八節要喝臘八粥,所以,今天早上我出去在超市買了許多豆子,來做臘八粥。”我聽了我姥姥的話才知道今天是臘八節。于是我趕快洗了手,來幫我姥姥做臘八粥。做臘八粥真的不容易啊!我看見我姥姥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豆子泡在大大小小的盆子,擺滿了整個案板。我數了數,驚呆了!我姥姥一共泡了二十一種東西。我一看這么多啊!我仔細一看,我只能認識十種東西,有大米、小米、綠豆、葡萄干、枸杞、黃豆、大棗、杏仁、蕓豆、麥仁、山藥,我姥姥拿出過鍋,倒上了水,又把所有的豆子和其他東西都倒進高壓鍋里。大概煮了二十分鐘后,我姥姥揭開高壓鍋看了看,還沒熟透,又在火上熬了熬。十五分鐘后,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就出鍋了。我姥姥分別倒到碗里,讓我們大家嘗嘗臘八粥的味道,我們一嘗,都贊不絕口。我最喜歡吃粥里面的葡萄干了!
今天我姥姥做的臘八粥是我喝過喝的臘八粥。今天我也認識了一個節日“臘八節”,媽媽也給我講了臘八節的由來,讓我又學到了新的知識。今天我很開心。
9.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九
今天是臘八節,我們最期待的當然是吃臘八粥了。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一直被流傳下來。
我放學回到家中,準備吃臘八粥了。我跑到廚房問媽媽臘八粥好了沒?結果媽媽說正在準備做,我想我都急著吃了,還沒好。不過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卻沒見過怎么做的,這回可以親眼看看媽媽做臘八粥了,也不錯哦。
我看見媽媽準備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黃小米,糯米,高粱米,紅小豆,蓮子,桂圓,花生米,紅棗,白糖等等。光看這些材料我就讒得不行了,難怪那么好吃了,材料豐盛啊!媽媽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蒸熟后拿出來放著。接著媽媽又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最后將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后把紅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鍋內一起煮,10多分鐘后又將大米、黃小米、糯米倒入鍋內一起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后再煮一會,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白糖。這樣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我一連吃了三碗,真爽。
10.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
今天是臘月初八,按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家也要吃臘八粥。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每年到這一天的時候,都要給我們煮臘八粥。一大早起來就開始煮,等別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樣了,從昨天晚上我家就開始煮了。、媽媽還有在我們家干活的阿姨們都一起煮粥。由原來的一鍋變成了今天的幾十鍋,有各種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紅小豆、綠小豆、黃豆、大米、江米、麥片、紅棗、等等。總之把許許多多的雜糧放在一起用鍋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臘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沒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媽媽把我從床上叫起來的,我媽媽說:“你不能睡懶覺,快快起床吧,不然會把眼睛捂紅了的。”我一聽這話,立馬就從床上跳了下來,當我從窗口向外看時,我一下子驚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門前已經排了長長的一隊,等著買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滿了人,漸漸的鍋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門前排隊的人也漸漸的少了起來,媽媽說,我們每人都要吃一碗臘八粥,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住:“我們永遠不要懶惰,我們都要做一個勤勞致富的發公民!”
11.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一
記得小時候天天盼著臘八,因為那天可以喝到美味的臘八粥。
母親會早早起來熬,那香味,讓貪睡的我會一咕嚕爬起來。現在為人母了,雖常有早上來不及做,去外面吃的舉動,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臘八粥的。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這么多年的臘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臘八吃粥的習慣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著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點半,忽然醒來想起忘泡了,趕緊起來洗豆下鍋,又瞇了會,然后洗漱,炒菜。
我這一鍋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綠豆、蓮子、紅棗、麥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來種,還沒打開鍋,那香味已經溢滿了我的小屋。
臘八粥實在是太美味,我真希望臘八節能夠快點到來。
12.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二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咸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喂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愿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里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里面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果實的營養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愈合的土辦法罷。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13.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三
每逢臘八節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還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煮粥供佛。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還可以增福增壽。所以人們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很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粥里有紅棗、蓮子……總計不下二十種。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在半夜時分開始煮,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你想,這樣復雜能不好喝嗎?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花樣,再放在鍋中煮。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碗粥有這么多知識,中國真不愧是文明大國啊!我真自豪是中國人!
14.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四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20xx年的最后一個節日了。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喜歡的節日。
這天,姥姥姥爺摸著黑起床做臘八粥,我和媽媽也很早就起床了,我們也不閑著,我和媽媽一起開始做臘八蒜。
“媽媽,這臘八蒜怎么做呢?”我好奇的問。媽媽回答到:“先準備好大蒜,米醋和白糖,剝好蒜后倒入瓶子內,依次將米醋和白糖倒入,封好口,過個七八天就可以吃了。”“哦,這么簡單呀,我還以為有多難呢!”我自信地說。媽媽一邊撥一邊說:“這臘八蒜別看步驟簡單,但想做出香辣的味道可沒那么簡單。”
我撥好蒜后,媽媽將一瓣瓣蒜去除根部,大約撥了二十多頭蒜后,我們將它們放入瓶子里,接著加入適量的白糖,倒入米醋,沒過大蒜,最后媽媽封了口。我將它放在桌子上,看著瓶子里白白胖胖的蒜瓣兒,我似乎聞到了臘八蒜的香味兒,忍不住咽了幾下口水。
這時,我回頭看了看廚房里正在忙碌著的姥姥,我著急的問到:“姥姥,這臘八粥多會兒才能出鍋啊?”“不急不急,這臘八粥要慢慢熬才好吃。”姥姥笑瞇瞇的回答。臘八粥一出鍋,我就聞到一陣撲鼻的香味,這香味是紅豆,糯米,紅棗,小米混合起來的味道,香味纏在一起,霸道的往我鼻子里鉆。姥姥盛上臘八粥,端上桌子,我的口水也情不自禁的流了出來,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一邊熱火朝天地聊著天——收成的事兒,學習的事兒,來年的打算……我們的談笑聲掩蓋了冬日的寒冷。
這真是一個難忘而快樂的臘八節!
15.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五
今天是臘八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臘八節有著很多的習俗一一吃臘八粥,腌臘八蒜。正如俗語說的好——臘八到,年來到!
今天一早,我興奮地早早起了床,媽媽還沒起床,我附在她耳邊小聲地說:“媽媽,快起來吧,臘八節快樂!讓我們一起做臘八蒜吧!”媽媽猛然一睜眼,說道:“哎呀,是呢,是呢,今天是臘八節!好啊,現在就去。”
于是,我們做到小桌旁,媽媽拿出幾頭大蒜,泡在水里,又讓我帶上手套,緊接著,我們給蒜脫掉他們的白大衣,讓他們露出白白嫩嫩的皮膚,然后就讓他們一個一個撲通撲通跳進“酸水”中,去泡一個酸酸的澡。聽奶奶說,臘八這天泡的臘八蒜會全身綠油油的,像翡翠一樣。
到了八點鐘的時候,媽媽的電話響了,原來是奶奶讓我們去吃臘八粥呢!于是,我們一家人又急匆匆向奶奶家走去,一進防盜門,臘八粥的味道飄出來,香氣撲鼻,我迫不及待地跑進去,嘗一口,軟軟糯糯,撒上糖,猶如給他蓋上了一層雪白的被子。嗯,還是原來那熟悉的味道!奶奶的味道。
我一邊吃一邊問爸爸:“您知道關于臘八節的故事嗎?”爸爸說:“你可以查閱一下資料。”原來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俱設五味粥,名日臘八粥。我們北方還有很多的俗語吶。
我喜歡吃臘八粥,臘八蒜,更喜歡紅紅火火過臘八節!
16.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六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隨著這首歡樂的童謠,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又悄然而至。
臘八節當然少不了臘八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喝臘八粥,臘八粥寓意著圓滿、溫暖、吉祥、和諧、健康,幸福和美滿,承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早在昨天晚上,媽媽就準備好了做臘八粥的食材,有紅豆,綠豆,豌豆,花生,黑米,小米,糯米,江米……看的我心癢癢,在一旁的弟弟更是好奇的問這問那,看著滿桌的食材,我心想:“這么多的東西,明天的臘八粥一定很好吃,真等不及要嘗嘗了。”懷著美好的期待,我美美的進入了夢鄉。
今天一早,我剛睜開眼,濃濃的香味便傳了進來,飄到了我的鼻子里。我馬上來到了餐廳,兩碗冒著熱氣的臘八粥正放在那里,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香噴噴的臘八粥,聞一下就垂涎三尺,再輕輕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還有點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我一邊喝一邊舉起大拇指念叨著:“好喝,好喝,真好喝!還是媽媽的廚藝高!”媽媽在一旁笑瞇瞇的說:“慢點吃,沒人跟你搶。”我撓了撓頭,朝著媽媽笑了笑,繼續埋頭吃臘八粥,不一會兒便吃完了,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烘烘的了,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
香甜的臘八粥帶給你無限甜蜜的感覺,溫暖到心田;熱鬧的臘八節帶給你滿足開心的笑顏!
最后,我要祝大家節日快樂,幸福無邊!
17.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七
臘八節這一天,我來到了銅陵的永泉山莊,來感受年臘八節的民俗文化。
過臘八節當然少不了喝臘八粥了,進入了江南味道這條民俗風情街,同學們家長們散布在廣場上,一個個端著紅豆、桂圓、黑米、紅棗、花生等等干果雜糧做的臘八粥吃著,感覺十分香,十分甜。
永泉山莊的房子大多是徽派建筑,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無論在哪里都張燈結彩,就連大樹上都掛上了火紅的小太陽,十分耀眼,充滿了年味。
江南味道里有小吃一條街,更能體會到年味。剛剛進到小街上,一陣陣年糕和糯米粑粑的香氣就撲鼻而來,混沌餃子更讓人駐足癡望,吸引了大部分的游客,米餅和釀制的米酒也別有一番風味……
伴隨著美味的香氣,伴隨著大自然的美麗風景,足以讓我們感受到這濃濃的年味,體會到臘八節的民俗傳統,讓我對臘八節產生了一種好感。
通過今年臘八節在永泉山莊的體驗,我感受到了臘八節的年味,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感受到了永泉山莊美麗的景色……
那掛在枝頭上的小燈籠,那美味的臘八粥,那古樸典雅的徽派建筑,都讓我難以忘懷。
18.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八
臘八粥是由十八種干果、紅糖和糯米煮成的,這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天上的十八羅漢,讓他們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從我很小的時候,每年奶奶都要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由紅棗、糯米、桂圓、花生、葡萄干等很多種干果糧食一起熬成的。臘八粥吃起來非常香,由于放了紅糖,也非常甜,真是兩全其美。奶奶每年都煮一鍋臘八粥,就是我們一大家子每人喝兩碗都喝不完,我奶奶說過,臘八粥是由十八種干果、紅糖和糯米煮成的,這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天上的十八羅漢,讓他們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所以每到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全家人都要喝臘八粥,喝少了奶奶生氣,喝多了奶奶開心。
每到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是我最討厭的一天。因為我小時候比較喜歡喝臘八粥,可是一年過去了,二年過去了,三年過去了……每年都得喝這種粥,慢慢地我就討厭喝臘八粥,可是奶奶有辦法讓我喝臘八粥,奶奶說:“你要是不喝臘八粥,我今年不給你壓歲錢。”天呀,奶奶沒壓歲錢怎么行呢?所以這臘八粥啊,不喝也真不行。
為了壓歲錢我一定要堅持住啊。
19.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十九
中國的臘八節有許多奇妙的傳說和來歷,如果你不知道,就請聽我介紹吧!
每年的農歷十二月二十二,也就是臘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一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是甜味粥。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其中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火土神、井神……的祭祀儀式。臘八節還有一個奇妙的傳說呢!傳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作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就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小小的臘八節有這么多故事,了解它的來歷后,再過臘八節,吃臘八粥時,你會感到格外有意義。
20.臘八節日記400字 篇二十
x月xx日是農歷臘月初八,古代稱“臘曰”,俗稱“臘八節”。
在杭州,人們臘八節里沒有喝上一碗靈隱寺熱騰騰的臘八粥,那都不算過了一個完美的臘八節。
這天下午,我通過牛通社“送福進萬家”活動,領了幾份靈隱寺的臘八粥,打算送給那些為我們默默工作的人們。
放學后,天空還飄著雪花,我和媽媽撐起傘,拿著香香甜甜的臘八粥,來到了學校的保安部。剛開始,門是關著的,我勇敢地上前敲門,可能聲音太小,加上里面有人談話,當我準備再次敲的時候,門開了,令我吃驚的是:開門的是我的班主任——陳老師,她是來和保安叔叔交代一些事情的。我緊張了一會,然后張開嘴巴,對保安叔叔說:“您工作辛苦了,這碗臘八粥送給您!”當我雙手把臘八粥遞給他時,他連聲說:“謝謝!”一旁的陳老師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懂事!”
聽著陳老師的話,我開心極了,因為我覺得自己送對了。保安叔叔每天24小時值班,負責校內和周邊安全防范工作,下雪天還要幫我們校園鏟雪,他們是學校財產和全校師生的第一道安全防線。正是他們的辛苦付出,才有我們安寧和諧的校園。
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風撲面而來,但我的心里卻是暖暖的,因為臘八粥雖小,但里面有我們寒冬里及時送上的溫暖和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