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1、利用墨與彩的調配變化與宣紙特征畫有趣味的兒童彩墨畫,體驗彩墨游戲的樂趣。
2、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彩墨畫中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彩墨表現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運用彩墨大膽表現,體驗樂趣,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點、線、面,使畫面具有節奏感。
教學準備:
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材料和工具。
2、復習舊知;上半學期我們玩了一堂彩墨游戲課,大家還記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嗎?
3、師語:今天,我們再來玩一玩彩墨游戲。
(板書課題)
二、嘗試、探索、感知。
1、學生用筆蘸上顏料或墨,結合水在宣紙上嘗試作畫。
2、說一說,你有沒有什么有趣的發現?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要點:(1)水分的多少。
(2)用筆的變化。
3、說一說,在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討解決的方法。
4、師語:想不到一張薄薄的宣紙能產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極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們玩的游戲吧!
三、欣賞、深化認知。
1、出示張桂銘的《覓》。
(1)介紹這幅畫的作者及畫題。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么?你覺得那代表什么?
(師引導學生體會畫面上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手法。)
(3)播放幽雅、輕快的音樂,讓學生想想這幅畫上表達的內容。
(4)交流想法。
(5)師語: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奏感,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2、出示學生范作,欣賞、研究、討論都用了哪些特別的技法。
四、學生作業。
1、學生自由創作,教師鼓勵并指導。
2、展示自己的作業,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
3、學生自評、互評。
2.小學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1、嘗試使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2、認識墨的焦、濃、重、淡、清。
3、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藝術。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濃、重、淡、清的畫法。
3、工具的使用。
4、用筆、用墨的訓練。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毛筆、生宣紙、硯臺、畫氈、墨、裝水的瓶子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教師出示一幅中國畫,并結合課本插圖《小雞圖》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2、讓學生直觀認識什么是中國畫并出示課題——“水墨游戲”。
3、新授:
教師邊實踐邊介紹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1)毛筆:羊毫(軟)、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閣、中華;墨塊:收藏、欣賞。
(3)紙:生宣紙:吸水性強、畫寫意畫用;熟宣紙:吸水性差、畫工筆畫用。
(4)硯臺:收藏、欣賞作用更多,實用性較小,取而代之實用性更強的是用盤子。
4、在認識工具材料的基礎上,教師邊示范,邊講解焦、濃、重、淡、清的畫法。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練習,探索、體驗焦、濃、重、淡、清的畫法。
2、畫一幅有濃、淡變化的水墨畫。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做畫,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筆。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五、組織學生清理衛生,教育學生熱愛環境衛生。
3.小學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1、能夠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一個富有特色的存錢罐。
2、在構思和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
教學過程
一、激趣
讓學生將自己的存錢罐拿到課堂上,引發存錢罐的話題:
1、存錢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點?
2、存錢罐的取放是怎樣設計的?
3、你帶來的存錢罐適合什么樣的人使用?
使學生認識到設計師將造型與實際應用巧妙地結合,使他們感受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方便我們的使用。
二、探討
指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師示范作品:
1、這些作品用了怎樣的材料?
2、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適合用來制作存錢罐?
3、它適合給誰使用?
分析討論的話題逐漸轉到:
如何將自己的設想轉化成實際的物品呈現出來?
三、操作
進行必要的技法指導,如:怎樣在紙盒上開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問題。
四、實踐
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分層次指導。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問題:
對于學生不正確的回答予以積極正確的指導。
課后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有關存錢罐的發展歷史、民俗和文學作品來增強本課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4.小學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和發生的事情進行仔細地觀察。
2、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繪畫和游戲創意結合,設計登山游戲棋。
3、通過游戲棋的設計、制作和共同游戲,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團體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用線和形的組合,在紙上畫棋盤。
教學難點:畫面的布局。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師出示游戲棋:同學們,喜歡玩游戲棋嗎?今天我們就來玩一玩這種棋類游戲。(請幾個學生和教師對手進行游戲)
1、師生游戲
2、師生共同討論游戲棋的種類,導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師:你還見過哪些游戲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學生展示帶來的游戲棋棋盤,說說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圖案)師:大家來看一看老師帶來什么棋?(出示課件),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戲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做一幅登山游戲棋。(板書課題)
1、學生通過回憶,回答教師問題。
師:同學們,自己和父母出游時爬過什么山?可以分為幾個停靠點和終點?師生討論
2、通過棋譜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游戲棋的組成。棋譜組成
師:一幅游戲棋都會由哪幾部分組成?學生小組討論,小組匯報。
小結:一般包括名稱、路線圖、用于設置障礙和獎勵方法的圖標、裝飾美化的圖案、游戲方法介紹等等。(出示課件)
3、讓學生在畫紙上隨意畫一條彎曲線,盡量把紙畫滿。學生嘗試
4、選取學生草稿中的范例,針對其中的不足和優點進行講評。
實踐總結:
線過于彎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線路。條流暢舒展——棋格順序明顯
(a)在紙隨意畫一條彎曲的線。初步領悟
(b)根據彎彎曲曲的畫面,結合日常學習、活動中有意義的事件,想象創作內容要安排的景物。
(c)安排棋子的行進路線圖或序號。
(d)根據畫面想象如何進行登山游戲。(出示課件)
5、提出作業要求:(出示課件)
(a)路線清晰、構圖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圖案設計新穎。深層引導
(b)四人為一組合作完成。
創新設計
小組長安排好分工與合作:
一人搞裝飾,兩人設計路線,一人做棋子。
6、學生設計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發展階段
1、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選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玩法與規則,談談小展示作品組與眾不同的創想。交流心得
2、對路線清晰、構圖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圖案設計新穎的作品提出表揚。
3、玩一玩:學生自愿結成小組,進行登山游戲。
課堂小節:這節課,大家設計制作的棋盤都很棒,既美觀又好玩。
板書設計:
登山游戲
5.小學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鳥是人類的朋友,是我們熟悉而喜歡的動物。本課是讓學生用傳統的水墨來表現這個主題。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畫材料,也從第9、10課中了解了鳥的有關知識。讓學生用傳統的水墨工具畫自己喜歡的鳥,主要是讓學生感知水墨畫的美感,體驗水墨的獨特性、豐富性以及暈化的偶然性。本課教材選取了兩位畫家陳子莊、朱聾的作品各一幅,引導學生欣賞畫家們用不同的水墨風格表現的鳥,學會用水墨的點、線、面表現鳥。在本課教學中主要以培養學生學習畫的樂趣為主,不要過分強調用筆、用墨的技巧。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熟悉國畫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畫獨特的美。
2、操作目標:學習用水墨的點、線、面以及墨色的濃淡變化進行鳥的動態造型,體驗筆墨的趣味。
3、情意目標:培養學生對水墨畫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祖國傳統國畫藝術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濃淡不同的點、線、面來表現自己喜歡的鳥。
2、教學難點:水分、墨色的掌握以及破墨法的應用與要表現的形象相結合。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毛筆、墨汁、宣紙、調色盒、囤畫顏料、水懷,水墨畫馬圖片。
2、學生準備:毛筆、墨汁、宣紙、調色盒、國畫顏料、水杯。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認識畫工具及其相應作用,為本節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2、游戲與導人:
(1)教師拿出一張宣紙,請兩位學生上來隨意點兩點,教師在學生點的基礎上略加修飾,添加上鳥的眼晴、嘴巴、爪子,即成了兩只有趣的小鳥。一只正面,一只側面。
(2)教師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水墨畫鳥。
3、欣賞與感受:
(1)欣賞一些知名畫家的水墨畫鳥作品,找一找他們的用墨有什么不同之處?從而了解水墨畫中點、線、面的合理應用。
(2)欣賞同齡人的水墨畫鳥,體會鳥的不同的形態特征,感受水墨的不同韻味。
(3)教師示范筆墨的濃淡、干濕變化,學生同桌之間互相嘗試,在嘗試中教師簡單介紹、示范破墨法:濃破淡,淡破濃。
4、實踐與體驗:
(1)學生根據自己寫生的鳥或根據資料、照片,大膽用水墨進行表現。
(2)教師巡視,讓學生注意筆墨的輕重,用墨的干濕、濃淡,后形成自己較為獨特的水墨表現方法。
5、展評與拓展:
學生將作業貼于教師設計的展板"鳥的世界"中,讓學生自己評析小組評析、集體評析。對于水墨表現較好的學生作品,教師要給予肯定。適時指出某些作品的不足。
6、布置課外作業:
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仔細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家禽或家禽圖片,嘗試用水墨進行表現。
7、收拾與:
學生動手收拾作畫工具及課桌,保持良好的教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