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前梳理合集 篇一
人生價值的含義:
人是一種價值性的存在,從“人的價值”中可以引申出“人生價值”。所謂人生價值,是指人的生活實踐對個人和社會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在生活實踐中,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生的自我價值,二是人生的社會價值。
人生的自我價值,是指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我們通常說“一個人實現了他的自我價值”,意思是說他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了自己的需要、實現了自己的利益。比如,一個人想取得大學文憑,于是參加自學考試,通過努力,最后如愿以償,這就叫實現了自我價值。一般說來,一個人通過自己的活動所達到的自我滿足、自我完善的程度越高,他實現的自我價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當他不能靠著自己的力量維持自己正常的生存和發展時,就會變得消沉、頹廢,甚至對生命失去信心,這就引起了自我價值的喪失。
人生的社會價值,是指個體的人生活動對他人、社會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個體對他人、社會所做的貢獻。一般說來,一個人的貢獻越大,他實現的社會價值就越高。但每個人的職業不同、能力不同,對他人、社會所做貢獻的絕對量也就不同,不能簡單地認為能力大的人就實現了較大的社會價值,能力小的人就實現了較小的社會價值,或者沒有實現社會價值。一個人也許并不具有突出的才能,但具有敬業的精神、勤勉的態度,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做出了貢獻,這就是在現有能力基礎上實現了社會價值。另外,一個人對他人、社會所做的貢獻不僅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在精神方面做出貢獻,同樣能夠實現社會價值。比如,雷鋒的品格是髙尚的,為別人樹立了榜樣,他的勞動態度和精神面貌就能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這實際上已經向社會提供了精神價值尤其是道德價值。
2.2023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前梳理合集 篇二
道德的特征: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于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準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征,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借助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借助于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愿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并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3.2023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前梳理合集 篇三
物權法定原則的內容:
1.物權的種類法定
物權的種類法定是指當事人不得創設法定物權之外的新的物權種類。我國《物權法》第2條第3款規定,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除此之外,當事人不得設定其它物權。
2.物權的內容法定
物權的內容法定是指當事人不得創設與《物權法》規定內容相悖的物權。我國《物權法》第9條規定,不動產物權未經登記的,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當事人之間不得自行約定,未登記的不動產也發生物權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