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 #初三寫景作文600字左右怎么寫(5篇)#】我們寫作文總會有一定的目的,總要表達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實際上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文章的主題”,主題是文章的靈魂,它像一根紅線貫串于文章的始終。以下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準備的內容,供您借鑒。
1.初三寫景作文600字左右 篇一
在我家,有一幅巨大的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6米3長,任何人都會被它震憾,它是如此逼真,每一堵墻每一條船,每一棵樹,甚至每一個人,面中最繁華的地段是在一座橋上,滿滿的人,十分熱鬧,而看畫的人也被感染著,似乎聽到了那些叫賣聲,討價還價聲……
你一定好奇,這么完美的作品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其實,這是我外婆的作品。
二年前,外婆迷上了十字繡,在繡好幾個中堂后,決定開始繡這幅巨作。
外婆真是一位超人,每天一起來,做好早餐就坐在繡架前,戴著一副老花鏡,拿著書數格子,嘴里默數“1、2、3、4……”然后拿出線,用嘴抿一下線頭,慢慢穿過針,外婆穿針總是百發百中,哪怕不戴眼鏡。因為線比較長,手也要伸得直些遠些,再收回,再伸向前,好像是舞蹈動作一般,那臺燈散下的燈正好照著外婆,像聚光燈一般,外婆就是在舞臺上演出,而且十分成功。
一坐就是坐一天,每當我回家之后,外婆總是笑著對我說:“快來看看,我又繡了什么!”“哈哈,我這一天修了條船”、“我又造了一堵墻”,在夸耀完后,又問我今天我建了什么?
外婆曾這樣對我說:你上學和我繡十字繡是一樣的,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要慢慢來,每一天都用的狀態,盡量不出錯,出錯了也別慌,還可以挽救,這樣才能繡好一幅畫啊!
我覺得外婆很聰明,雖然她沒念過幾年書,但說的話是有道理的,人生如繡布,每人都是一片空白,有的人勤奮刻苦,可以繡成一幅絕世好作,而有的人,卻繡出又亂又難看的一幅,其實,差別都是后天形成的。
2.初三寫景作文600字左右 篇二
青海湖是中國內陸的咸水湖,我一直向往著去看看那美麗神奇的湖,暑假里我們來到了青海。
高原的天總是藍藍的,飄浮著朵朵白云,像一群造型各異的綿羊。我們乘坐的汽車行駛在筆直的公路上,路旁是層層疊疊的山丘,山腳下一群群牛羊自由自在地吃著青草,有黑的、白的、花的,還有一種動物披著長長的毛,爸爸告訴我它們就是被稱為“高原之舟”的牦牛。
不一會兒,遠處出現了湛藍得像寶石一般的湖,汽車沿著環湖公路行駛,湖邊盛開著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美不勝收。我們下車來到湖邊,波光粼粼的湖面一望無際,我灌了一瓶湖水,涼涼的,嘗了嘗,是咸的。原來青海湖是古代的海洋經地質運動變化而來的,大自然可以把海洋變成高原,真神奇!
青海湖邊有連綿起伏的沙山,我深一腳淺一腳地爬上路旁的一座沙丘,累得大口喘氣,在高原上攀登真費力。遠望一座連著一座的沙丘,好像走進沙漠里一樣。我騎上一匹6歲的馬,快速沖上一座更高的沙丘,這是我第一次獨自騎馬,心里特別緊張和興奮,都忘了欣賞沙山的風光了。我坐上滑板準備滑沙,望著沙丘下面心里忐忑不安。爸爸輕輕推了我一把,滑板順著沙子慢慢地往下溜,放下腳就穩穩當當地停下來,回頭看見身后的沙子被抹得平平的,形成一條滑道。我又費力爬上沙丘,再次滑下來,鞋子和襪子里灌滿了沙子,細細的,怎么拍都清理不掉,一直跟我回了家,這是高原送給我的禮物。
當我回到秀麗的西子湖畔,回味暑假的旅行,美麗的青海湖以它的獨特留給我深深的印象,祖國的山河真是壯美啊!
3.初三寫景作文600字左右 篇三
我站在老家旁的桂花樹下,抬頭看,是滿樹的金銀桂。它留下那令人匪夷所思的芳香。
平時,所能看到的桂花樹只有葉子,這葉子中間大,兩端尖,七分堅硬,又帶著三分柔軟。葉片邊緣,排列著整齊的刺。我輕輕碰它,想起小時候曾被它扎過。
八月,是桂花開的最放肆的時候。一朵花,幾乎肉眼都看不見,只能感覺那是一團淡黃色,微吐芳香。而滿樹的桂花卻黃得耀眼,仿佛這樹是由純金和碧玉鑲嵌而成。桂花從不吝嗇于它的芳香,濃郁而自然,曾有“桂花飄香傳十里”的說法。
或許它不能飄香十里,卻實實在在地飄到了我的心上。
在桂花的一生中,唯有八月是旺季,平時滿樹綠葉的它并不引人注目。因為人們此刻總是贊美梅的傲骨,蘭的幽芳,竹的常青,菊的霸氣。可它卻不顧這些,在他有生之年,為人間留下一串有一串金黃,一縷又一縷芳香,且年復一年。它從不厭倦于年年開出那相似的花,只是期望自我短暫的生命,在開花的瞬間能得到一種升華,得到生命的停留而被銘記。
以前站在這兒的我只是個兒童,此刻我卻已進入少年,不禁想起高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一樣”的劉希夷,感嘆時光飛逝。可又想起席慕容的《貝殼》中那句“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光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就應用我的潛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的一絲不茍呢?”桂花與人也都是如此。在有形的生命中的努力,能夠化為無形生命中的精神,不管人們用什么態度看待我們,我們都要將事做得更好。作為祖國未來的期望,我們更就應好好學習,為祖國現出力量。
今年八月,桂花依然開,開得盛,開得美。今年八月,我又觀桂花開,為之心潮澎湃。
4.初三寫景作文600字左右 篇四
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我也喜歡落葉,在秋天里靜靜的飄落,默不作聲,悄悄的為其“母體”做出自己的的貢獻。
樹葉究竟為何落下呢?每片樹葉都有感情,離開了她依附生長的枝干,她也會不舍吧,卻最終無能為力。這便是命運,是任何人都逃離不了的命運。
天漸漸黑了,隔著窗戶望著外面的世界。天邊有點微紅,樹木依然是綠的,再過幾個月,樹葉就該落光了吧,只剩光禿禿的樹干面對寒冬,他會孤單嗎?這同樣是命運,這定了沒有人會陪你終老,就像樹一樣,曾經有太多的歡樂,也有太多的刻骨銘心,卻無法抵擋時間的沖刷。剩下的路終究是要自己走的,即使孤寂,也無能為力。
可是,落葉就沒有感情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如此,樹亦如此。落葉又豈是無情之物?愛之深切,便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一切,同花兒一樣,無論盛開抑或凋零,都是為了心中那牽掛不忘的人。
落葉,有成全,有苦澀,有悲凄。可能是樹葉想追求自由吧,于是樹放開了她,于是風成全了她,在她享受自由帶來的喜悅時,空余樹木的哀傷。也可能是樹膩煩了吧,不想在養育樹葉,于是想方設法的趕走她?此時的樹葉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她不想成為樹木的包袱,于是先離開了他,怎會沒有不舍?怎會沒有不愿?然而他們甘心為對方付出,這種成全比苦苦糾纏更痛快!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為愛放棄天長地久。呵呵,這種愛多偉大啊,樹木和樹葉之間就有這種偉大的愛。或許他們是寄希望于來生,待第二年的重逢。不思量,自難忘,心中的人,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即使相逢不相識,即使相顧無言,但他們對視的瞬間,兩顆心便已相通。
在北方的秋天落葉更為明顯,鮮明的紅,鮮明的黃,給枯燥的秋增加了幾許潤色。在視覺上帶來了美的觀賞!我喜歡落葉不僅僅是它的美,更重要的是它“護花”價值。
5.初三寫景作文600字左右 篇五
小時候在農村,環境很優美,四周都是田野。
在四周的田野上,種滿了莊稼。密密麻麻的一片綠色。這滿地的莊稼是是那么的茂盛,遠遠望去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景畫。充滿了一片生機與活力。
那田野上面種植的有小麥,有玉米,還有稻子。每種農作物都有自己的獨特。混合在一起顯得更加的美麗。
首先是小麥,小麥的人類的主食之一,它可以磨成面粉制作面包、饅頭、餅干、蛋糕、面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餛飩、蛋卷、方便面、馕餅、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發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
接著是玉米,看著那金黃的玉米,金燦燦的美麗極了。玉米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公認的黃金食品。原產于南美洲的秘魯。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種植,是當地印第安人的糧食作物,被視為“玉蜀黍女神“的賜物。194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將玉米視為神品,稱作“印第安種子“,傳插世界各地。玉米傳入我國約在16世紀,當時外國人朝見中國皇帝,把玉米果穗作為貢品,國人視為“御麥“。
最后的稻子,一簇簇隨風搖擺的稻子,是那么的飽滿成熟。稻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現時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稻的總產量占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麥,但能維持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聯合國將20xx年定為“國際稻米年”。
看著那田野上的農作物,覺得生活是那么的愜意。我喜歡優美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