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高三年級政治下冊說課稿#】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學業或事業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無憂考網整理了《高三年級政治下冊說課稿》歡迎閱讀!
1.高三年級政治下冊說課稿
(一)本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內容是第二單元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中的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生活與消費”的相關內容,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這一課是繼上一單元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問題,通過分析消費與生產的關系問題,巧妙地把消費過渡到生產。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第二框的內容為第七課第二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二)對本節課教材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本框題的邏輯結構:由上一單元的消費問題引出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指出生產對消費具有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產的決定性作用引出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內容,幫助同學們認識到生產在經濟生活的基礎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深刻認識到我國的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下一課介紹“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做好鋪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系,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生產與消費之間辨證關系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準確認識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性作用,從而培養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為什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決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領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牢固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觀念。能夠擁護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確立理由:學生只有正確把握這對關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什么是發展生產力、我們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基本問題。
難點: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間的關系
確立理由:學生對于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在概念上,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很抽象,于是四個環節間的關系更是難以把握,尤其是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因此把這一內容作為本框題的教學難點。
(五)教材的處理
①根據本課的內容設計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有利學生從整體上來把握知識點,培養閱讀的能力。
②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展示跟內容有關的材料,并堅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則。這樣既直觀,又能體現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練性。
③有選擇性地利用書中的幾個探究。由學生自主閱讀材料,進行討論,并聯系已學的知識,提煉觀點,這有利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懂得知識遷移,使教學更具啟發性。
④使用傳統教學來分析相關的重難點,這樣能夠彌補多媒體教學的不足,提高上課的效率。
2.高三年級政治下冊說課稿
一、說教材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冊《生活與哲學》第1單元第3課的第2框的內容。
第一框《消費及其類型》講了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本框題則是從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來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費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本部分內容條線清晰,結構完整。在本框題的第一部分《消費心理面面觀》中,講解了,人們的消費行為主要受到四種消費心理的影響。在前三種消費心理中均有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在我們的生活消費中,應堅持求實心理,因為這是一種理智的消費。并且求實心理為第二部分《做理智的消費者》起了鋪墊作用,因為《做理智的消費者》這部分是求實心理的具體展開。《做理智的消費者》一共需要堅持四個原則,前三個原則分別是從消費對家庭的影響,對自身的影響以及對我們周圍的環境的影響進行闡述的,后一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原則是對“樹立正確消費觀”這一問題的歸納和總結,也是正確的消費觀的本質和中心所在。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消費心理的種類,能夠辨別不同的消費心理,并能對不同消費心理進評價。理解正確的消費原則,能夠結合個人消費行為,說明怎樣才是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消費行為XX消費心理,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結合正確消費原則的講解,促進學生進一步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取向: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增強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本課重點為“做理智的消費者”。
難點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消費原則。因為這一代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對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逐漸有了距離感、陌生感。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教育非常必要。
四、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結合學生實際,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三步探究教學法:即生活鏈接、發現問題;討論探究、構建知識;能力提升、學會運用。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過直觀演示,將復雜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易于理解記憶,提高教學效率。
3.高三年級政治下冊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課是
2、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普通高級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出發點,以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落腳點,確定了如下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知識目標是:識記一般等價物和貨幣的定義;理解商品交換經過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四個階段以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運用所學原理分析貨幣產生的過程。
②根據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閱歷淺的實際情況,結合思想教育要求,確立的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用聯系、全面的觀點認識一般等價物、貨幣和商品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③針對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徑和某些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學習貨幣知識,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貨幣,要對學生進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傳統教育,增強學生抵制拜金主義思潮影響的自覺性。
3、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
教學重點為貨幣的本質。因為只有懂得了貨幣的本質,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價值規律;才能使學生對貨幣有正確認識,抑制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的腐朽思想,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難點是"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因為貨幣產生前金銀只不過是普通的商品,歷充當過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來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商品都要貨幣去交換,這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二、說教法
依據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實際出發,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轉變,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轉變。本堂課我采用了以下教學原則和方法:
1、教學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即在組織課堂教學,落實教學內容時,能密切結合和聯系當前社會熱點、社會生活中和學生身邊的一些具體的例子,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教學方法
①情景教學法:通過課件演示,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②合作探究法:圍繞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我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氣氛,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③自主學習法:通過引導學生讀、議、悟,讀思結合,動口動腦結合等多種方法,適應探究性學習的要求,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凡是學生能讀懂、能說得出、能解決的問題一律讓學生自己來做。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的方法。教學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幫助者、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本堂課我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以下方法:
1、"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方法,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2、讀議領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讀性強的特點,組織學生閱讀——分析——歸納,理解基本知識和原理,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討論法,把學生在思想認識中存在的誤區同本課內容結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提高認識。
4.高三年級政治下冊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本框在本課中的地位:本框是第七課第一節的內容也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這一框在第七課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說承上是因為本框的內容既是對前課《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及特點》內容的拓展延伸,說啟下是因為本框內容是學好后一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礎,學好本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商品服務市場基礎性地位的認識,同時為學好下節的內容做好必要的知識鋪墊。
(二)、本框在經濟常識中的地位:本課的內容涉及經濟活動環節中的交換和消費環節,市場交易處于經濟活動的交換環節,市場交易活動是否有序則對整個經濟活動都將產生影響,本框內容的學習,將幫助學生認識遵循市場交易原則對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意義,進而認識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三)、本框的內在結構:本框在內容上條理比較清晰,教材主要按“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邏輯順序展開論述的,既講了三個問題:市場交易原則的作用、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遵循市場交易原則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1、教學重點: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作用和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的危害。確立依據是
①這些內容與社會現實聯系緊密,是教材與生活的鏈結點,具有現實意義,這有利于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②這也是由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決定的
2、教學難點:堅持市場交易原則的意義。確立依據本知識點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遵循市場交易原則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市場經濟不完善帶來的結果以及該如何完善,對XX學生來講怎樣從身邊的經濟現象中抽象概括出其內在本質有點困難。
(五)、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市場交易的基本原則及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1、識記方面: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和作用;
2、能力方面:學生辨證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3、情感價值觀目標:
(1)通過具體的事例滲透市場道德觀,如正當競爭誠實信用、職業道德建設等。
(2)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需要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相結合學習中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3)增加對社會的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學生知識水平及認知特點。
二、說教法:
按照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主導與主體相結合的原則、教學直觀性原則和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原則等要求,根據學生學習和思維規律和課本內容,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所以考慮采用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思想政治課是正面明理的課程,而現實社會中有反有正,與其一味強調正面教育還不如讓學生在正反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也培養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表演法:根據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原則,為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采用表演小品的手段,活躍氣氛,增強視聽效果,調動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3、投影、漫畫展示法:投影和漫畫有著生動形象的表現能力,運用該方法可揭示、諷刺一些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的現象和行為。
4、比較法:通過分析比較各市場交易原則的異同,抓住特點,把握聯系。
5.高三年級政治下冊說課稿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7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它從學生的日常消費行為入手,形象、生動、系統的講述了商品及其基本屬性、貨幣的產生及其職能以及紙幣的相關知識,它不僅是學生學習后面內容的理論基礎,也是能否引發學生對經濟常識興趣的重中之重,因而本框題的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學習本框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重要的意義。
二、說學情
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學生對于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具有較高的自主探究的熱情。他們具備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夠通過經濟現象形成一定的規律性的知識,但是還不能上升到理論高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授課,讓學生自己舉例,激活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屬性、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理解貨幣產生的過程及紙幣的發行規律。
【能力目標】
通過聯系生活現象以及對具體材料的分析,認識到貨幣的產生有其必然性,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貨幣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難點】
貨幣的本質。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學方法,我再來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從新課導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導入新課
我會設疑導入,學生在生活中都有購物的經歷,錢在經濟生活中叫做貨幣,詢問學生貨幣為什么能購買東西呢,它的本質是什么呢?從而進入本框的學習。
這樣的導入方式貼近學生生活,拉近了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順利引出主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從教材的邏輯結構出發,著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重點闡述“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等問題。本框題主要通過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紙幣、3個方面展開。
1.貨幣的本質
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去農貿市場買糧食、蔬菜、水果,到商店去買,油、鹽、醋,這些需要購買的物品都是商品。
材料:牛奶老板需要鹽,鹽老板需要搞頭,搞頭老板需要咖啡,咖啡老板需要紅豆,紅豆老板需要牛奶。
首先我會展示兩個案例,引導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后明確,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
之所以這樣設計,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寓學于樂。
2.貨幣的基本職能
接下來我會展示資料。
材料:有一天,大學生小王非常饑餓,去了超市看到超市貨架的商品標著醒目的價格,后拿出現金,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買了一瓶牛奶。小王想要出國留學,所以,用螞蟻花唄買了想要出國的物品,在出國之前,把一部分錢存在中國銀行,另一部分兌換成美元。
我會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思考,貨幣執行了哪些職能?
后師生明確貨幣共有五種職能,其基本職能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職能有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貨幣在我們生活中被應用,但是學生很少知道其職能,同時小組討論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3.紙幣
我會出示北宋人們用交子購物的視頻,然后請學生思考使用紙幣與使用金屬貨幣相比,有何好處,紙幣是隨意發行的嗎?
學生交流之后,師生共同總結,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之所有這樣設計是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知識,還要把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提高辨別XX的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展示馬克思的經典語錄“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鞏固提高,使同學們進一步梳理本節課學過的內容。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我會結合板書內容,采用歸納式小結。通過小結環節,使同學們對本節課形成更清晰的認識。
內容講授完畢,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一是以“我的金錢觀”為題寫一篇小論文,二是請同學們到當地的銀行去向工作人員了解辨別XX的有關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和家人及其他同學分享,提高大家辨別XX的能力。
通過布置這樣的作業,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并提高同學們的鑒別XX的能力,增強同學們的分享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