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初三物理下冊期末輔導要點#】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初三物理下冊期末輔導要點》,供大家查閱。
1.初三物理下冊期末輔導要點
1.光(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得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質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都要慢
2.15℃的空氣中聲速:340m/s,振動發聲,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一般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100℃,冰的熔點O℃,水的比熱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說明時可取10N/Kg
5.一個標準大氣壓=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8、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
9、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10、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
2.初三物理下冊期末輔導要點
并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電功率
(1)P=W/t=UI(普適公式)
(2)P=I2R=U2/R(純電阻公式)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⑴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⑵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⑶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⑷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密度ρ的單位用kg/m3,壓強p的單位用帕斯卡(Pa)。
3.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船閘、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3.初三物理下冊期末輔導要點
一、電荷
1、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就是摩擦起電現象
2、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3、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C
5、電荷在金屬桿中可以定向移動,金屬是導電的。有的物體善于導電,叫做導體。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等都是導體。有的物體不善于導電,叫做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等都是絕緣體。
二、電流和電路
1、電路的組成:
1)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
2)用電器:利用電來工作的器件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
2、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三、串聯和并聯
1、串聯電路:把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后,只有一條通路,逐個通過各用電器后,直接流回電源負極;切斷任何一處電路,整個電路均斷開;開關可以串聯在電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響對電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聯電路:把用電器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用電器之間的.連接點叫并聯電路的分支點。從電源兩級到分支點的那部分電路叫干路,兩個分支點間的個條電路叫支路。切斷一條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支路開關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斷。
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就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2、使用電流表的注意事項:
1)電流表串聯在待測電路中
2)電流從正接線柱進,負接線柱流出。
3)估測、試觸,選擇合適量程
五、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
進戶線:火線、零線
2)電能表:測用戶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電能
3)總開關(閘刀開關):控制戶內與戶外的通與斷
4)保險絲:當電路中又過大電流,保險絲熔化,自動切斷電路(其保護作用)
2、進戶的兩條輸電線中,有一條在戶外就已經和大地相連,叫做零線,另一條叫做端線,俗稱火線。
六、比熱容
1、比熱容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符號為:c
2、比熱容的單位:符在物理學中,比熱容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
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焦耳。
3、應用比熱容解釋有關現象:Q吸=cm(t-t0),Q放=cm(t0-t),其中Q為熱量,單位是J;c是比熱容,單位是J/(kg·℃);m為物體質量,單位為kg;t0為物體初溫,t為物體末溫,單位是℃
4、從比熱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熱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樣受熱的情況下,吸收同樣多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溫度升高較多。因此,同在陽光照射下,內陸地區夏季炎熱,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溫差大,一日之中晝夜溫差大的大陸性氣候。沿海地區四季溫差小、晝夜溫差也小。正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熱水取暖,室溫比較穩定。有些機器工作時變熱,也多用水來冷卻。
4.初三物理下冊期末輔導要點
內能
一、分子熱運動
1.分子運動理論的初步認識
(1)物質由分子組成的
(2)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3)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擴散現象: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
氣體、液體、固體均能發生擴散現象。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并且間接證明了分子間存在間隙。
3.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
(1)當兩分子間的距離等于10-(-10)米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相等,叫做平衡位置。
(2)當兩分子間的距離小于10-(-10)米時,分子間斥力大于引力,表現為斥力;
(3)當兩分子間的距離大于10-(-10)米時,分子間引力大于斥力,表現為引力;
(4)當分子間的距離很大(大于分子直徑的10倍以上)時,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變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認為分子間無相互作用力。
二、內能
1.內能
(1)物體的內能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內能與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及體積都有關。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同一個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2)熱運動
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的溫度越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就越慢。內能也常叫做熱能。
(3)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①物體的內能的多少與物體的溫度、體積、質量和物體狀態有關;而機械能與物體的質量、速度、高度、形變有關。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但有些物體可以說沒有機械能,比如靜止在地面土的物體。
2.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與熱傳遞
(1)做功
①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少。
②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內能與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化的過程。
(2)熱傳遞
①熱傳遞的條件: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不同部分)存在溫度差。
②物體吸收熱量,物體內能增加;物體放出熱量,物體的內能減少。
③用熱傳遞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內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與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4.熱量
(1)概念: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
(2)熱量反映了熱傳遞過程中,內能轉移的多少,是一個過程量。所以在熱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絕對不能說某物體含有多少熱量,也不能說某物體的熱量是多少。
(3)熱量的國際單位制單位:焦耳(J)
三、比熱容
1.比熱容的概念
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用符號c表示比熱容。
2.比熱容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比熱容的單位是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
3.比熱容的物理意義
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J。
4.比熱容表
(1)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
(2)從比熱表中還可以看出,各物質中,水的比熱容大。這就意味著,在
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
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溫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區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3)水比熱容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
如汽車發動機、發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熱,通常要用循環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
6.熱量的計算
Q=cmΔt。式中,Δt叫做溫度的變化量。它等于熱傳遞過程中末溫度與初溫度之差。
注意:物體溫度升高到(或降低到)與溫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義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溫度從lO℃升高到30℃,溫度的變化量是Δt==30℃-lO℃=2O℃,物體溫度升高了30℃,溫度的變化量Δt=30℃。
5.初三物理下冊期末輔導要點
電功率知識點總結
1.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
2.電功的單位: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單位有: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電度表)
4.電功計算公式:W=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計算電功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
6.計算電功還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W=UQ(Q是電量);
7.電功率(P):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單位有:瓦特(國際);常用單位有:千瓦(kW),毫瓦(mW)
8.計算電功率公式:P=W/t=U.I(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P=W/t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12.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14.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U0時,則P>P0;燈很亮,易燒壞。
當U 當U=U0時,則P=P0;正常發光。 15.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與通電時間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單位Q→焦;I→安(A);R→歐(Ω);t→秒。) 17.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W=Q,可用電功公式來計算Q。(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