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學生村官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20xx年8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中組部、農業部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班的學習,在一周的學習生活中,我與來自北京市各區縣及內蒙古的優秀大學生村官朋友們一起聆聽老師的講座、汲取知識與智慧;參觀中國美鄉村韓村河村,感受新農村的蓬勃氣息;我作為班級文藝委員,組織、策劃了聯誼晚會,大家各展才藝,共同演繹青春的激情與魅力。我們充分發揮團結協作的精神,共同度過了愉快難忘的一周,仿佛一場仲夏夜之夢,流走的是時間,收獲的是能力、經驗、見識與友情,特別是,讓我對大學生村官創新、創業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
1、用創意筑夢培養“五眼生輝”
這幾天,首富王健林的一句話火遍了朋友圈,“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相信,我們也曾有過這樣、那樣的目標與夢想,但想過之后,我們有沒有捫心自問:“憑啥?”通過這次的培訓,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互聯網+”時代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正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們走進農村,不僅僅是協助村書記、村主任做好相關工作,更應該發揮自己學歷高、觀念新、闖勁足等優勢,結合所在村實際,在開展工作中,不斷提高落實科學發展的能力、自主創新的能力、依法辦事的能力,努力做到“五眼生輝”,既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又能站得高、看得遠;既能發現規律與趨勢,又能識人才,既能獨善其身、又有能力兼濟天下。這是我們融入“雙創”洪流的入場券,是我們筑夢的根基。
2、用創意筑夢學會“精益創業”
“精益創業”是硅谷流行的一種創業方法理論,其核心是,在未知的情況下,以開放的心態,不作過早的主觀預判,完全以用戶為導向,先在市場中投入一個小的可行化產品,然后通過不斷的試錯和有價值的用戶反饋,對產品進行快速迭代優化,以期適應市場。這種創業方式具有快速、高校、不浪費等優勢,非常適合我們成本、經驗均有限的大學生村官群體。我們唯有學會“精益創業”方法,才能實現對寶貴的時間與資源的大化利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在喧囂城市中生活的人們日漸渴望鄉居生活的寧靜和田園勞作的樂趣,這種需求點燃了青年創業的火種,于是一系列休閑農業產品應運而生,當我們艷羨他人成功的時候,我們更應靜靜地思考、觀察我們所在村的優勢資源,用創意盤活特色傳統文化,脫離了文化的鄉村游,就像脫離了商品的商業一樣,沒有根基,我們要用服務、創意給消費者驚喜,讓鄉村旅游從觀光式過渡為度假式深度體驗游。
3、用創意筑夢做到奮發有為
巔峰,不在一萬英尺的邊緣,而在信念與汗水的狹縫之間。有人說,“創業是九死一生的游戲”,的確,創業是一條布滿荊棘的光陰之路,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我們也許會面臨接連失利、舉步維艱的窘境,也許會因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在每一個艱難、困難的時刻,我們都應呈現出頑強的精神,、永不言棄、奮勇前進。恰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沒有一場勝利可以唾手而得,沒有一種成功無需一點一滴的艱辛付出,我們身處好的時代,有機會、有舞臺,只要我們學會在挫折中前行,,定會收獲夢想。
普希金曾在詩中寫到:“我向你致敬,你這偏僻荒涼的一角,恬靜、勞動和靈感就在你這里棲息,在這里,忘情地沉湎于幸福的懷抱,我如水的年華悄悄地流淌而去……我屬于這里,擺脫了塵世浮華的羈絆,我正學著如何找到腳踏實地的快樂,我以自由的心靈聽命于自然的法則……”遙想當年,我帶著一絲新奇,懷揣著一點懵懂來到農村,陽光、泥土、汗水與智慧,讓我在時光的流轉中安然綻放。如今,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已兩年有余,希望未來我能在這片土地上讓夢想照亮現實。
2.大學生村官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按照縣委組織部安排,我縣72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黨建文化宣傳員參加了為期5天的培訓。這次培訓課程內容豐富,節奏緊湊、方式多樣,讓學員們在精神上享受了饕餮盛宴,全面提高了基層黨組織書記和大學生村干部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強了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是及時的培訓,有針對的培訓,全面的培訓。通過這次培訓,立足“十四五”開局,我深刻認識到做好基層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后期工作方向更加清晰。現將我此次學習的幾點感悟匯報如下:
1、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理論需要實踐的檢驗。鑒于長期在基層的摸爬滾打,此次學習是充實理論的大補課。課程的設置直指基層工作要害,指導性強,可操作性強。通過學習,我們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全面提升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終的學習成效如何,還需我們回歸實踐用以檢驗,以行踐學、知行合一。理論聯系實際是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我們要以此次學習為契機,充分發揚好這一優良作風,爭做理論學習的奮斗者,爭當攻堅克難的先鋒員,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知行合一中擔當作為,做到以理論為綱,向實踐問計,既要以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也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創新方法、新途徑,為新時代新發展探索成功之法。
2、紅色文化是我縣的文化自信,要利用好、宣傳好、傳承好我縣的紅色文化,凝聚全縣干群團結一致、干事成事的精神動力。我縣是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所在地,在黨的革命歷史過程中,方志敏、黃道、邵世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用鮮血和智慧譜寫了“愛國、創造、清貧、奉獻”的方志敏精神和“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推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我們要學習革命歷史,弘揚革命傳統,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提振自律自強、奮發有為的精氣神,增強橫峰自信、文化自信,為開好橫峰發展新局面提氣振神。
3、每位學員都是我縣鄉村振興的實踐者,是我縣“十四五”新局面的開拓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奮勇前進,擔當實干,為譜寫橫峰新篇章貢獻應有的力量。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社會主義建設帶頭人和實用人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大學生村干部就是基層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帶頭人和實用人才。因此,我們要找準定位,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在新征程上始終保持工作精力不轉移、勁頭不減弱、工作不松懈,抓生產促發展,抓穩定促和平,用認真和堅持譜寫“基層新篇章”,用奮斗和實干展現“基層新作為”,為實現“十四五”發展良好開局努力奮斗。
3.大學生村官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在20xx年年末,我有幸參加了為期6天的大學生村官骨干“能力提升”示范培訓班,首先很感謝組織對我的信任與培養,讓我能有這次學習的機會。這次培訓得到了省里領導充分的關心和重視,各位領#心得體會# #大學生村官培訓心得體會總結【3篇】#重心長的講話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大學生村官的定位,以及對于基層的重要意義。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有省委組織部的領導、市委黨校的教師、村委會的書記,在授課學習的過程中,我從黨性修養、個人能力提升、基層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收獲了很多思路與經驗,對我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和今后的如何干好村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在心里留下了從嚴從實、“忠誠干凈擔當”的烙印。不得不提的還有各地州的分排討論,在討論中我深深的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在語言表達能力弱、工作思路狹窄、經驗不夠等很多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每天的討論的時候,我在認識到自己不足的自慚形*中,也從各位村官朋友身上真切的感受到了身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對于信仰的矢志不渝、吃苦耐勞的樸素的品質、親身經歷的寶貴經驗。有體會、有歡笑、有感動,下面我就圍繞這為期五天的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培訓的第一天開班典禮的時候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小三給我們舉了版納“望天樹”的例子,對我們大學生村官提出了“腳踏實地、心無旁騖、勇往直前、出類拔萃”的期望。他說:“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八十多米高的望天樹,之所以能長那么高,是因為它十分深厚的根基,作為一名青年黨員,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首要的就是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扎根基層。在去年面試的時候我借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話“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于作為的”但當我到村任職的時候我感到很失落,我聽到的看到的,別的村官都是為自己所在的村委會爭取到了什么項目,和村干部共同養殖、種植取得了怎樣的成績為自己所在的村委會創造了多少受益,而我可能僅僅只停留在“三打人員”—打掃、打雜、打字的階段能做事能為村里帶來的改變其實并不多。但后來我就想明白了,很快的適應了這種心理落差,一個人想要干出成績沒有根基、沒有時間的沉淀與積累實行不通的,我畢竟到村任職的時間還不是很長,想要馬上干出成績無異于空中樓閣,萬丈高樓平地起,志當存高遠,路自腳下始,我在打基礎的階段一定要腳踏實地,哪怕只是做好了一名“三打人員”,做好了村民在電腦里的信息維護、充當了黨建工作的記錄員、檔案管理員這些小事,也算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也算是為基層盡了一份力,也算是小小蚍蜉能撼樹。大學生村官作為村級特設的崗位人員,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扎根基層的決心。不要把這個凝聚了萬千期待的崗位變成一個虛位。做人做事始終要有點高階的追求,不要辜負自己在大千世界里走一遭。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個道理亙古不變。青年也好,大學生村官也好,要干成一番事業,就必須不畏艱難、矢志奮斗。古人講的“大任”一般是指做“大官”,我們共產黨人、大學生村官講的是為人民幸福干大事。現在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但在農村工作環境和條件相對還是比較艱苦,有時還會受委屈有心理上的煩惱。這時就要發揚不怕吃苦的精神,有個楚雄的村官朋友也講到了:“年輕人只要不是病得起不了床,苦點、累點真的沒關系,這既是鍛煉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了價值。”我們要在艱苦的環境下自覺奮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沒有奮斗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總是怨天尤人,貪圖安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大學生村官應該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開辟人生和事業的前進道路。同時要甘于奉獻。小三部長也說了:“選擇當干部就選擇了消耗自己”。當村官要有奉獻精神,沒有奉獻精神很難當好這小的“官”。甘于奉獻是高尚的人生價值觀。大學生村官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奉獻,為黨和國家的改革發展事業而奉獻,為人民的幸福而奉獻,也為自己做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而奉獻。有了這樣的奉獻精神,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對待自己和別人的關系上,先人后己;在對待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上,先集體后個人;在對待個人與社會關系上,重貢獻輕享受、多奉獻少索取;在精神和物質關系上,重精神追求輕物質追求,這些都是奉獻。
在聽昭通市三甲村黨總支黃書記再給我交流授課的時候我在基層工作的思路上得到了很大的啟發。農村工作十分復雜瑣碎,逃不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人情社會,沒有靈活的思路在規則和法律上死磕成效是不明顯的。舉個例子來說村莊臟亂差,兒子兒媳不主動贍養老人、人與人之間斤斤計較等糾紛經常發生。這些糾紛雖然構不成違法犯罪,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村“兩委”很是頭疼,耗費了大量精力卻很難化解矛盾,村里的發展也深受影響。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幫助少數有不良行為的村民改正錯誤,樹立良好的文明新風,三甲村“兩委”決定設立“道德法庭”,模擬法院審案的形式,將一些反復調解未果的典型糾紛放到村民大會上公開調解,利用人情道德做人的“面子”問題讓矛盾轉化為和諧。還有三甲村為了維護老年人權益,調查老人睡得好不好問題在全村的“曬被子”活動也讓我耳目一新,由衷的佩服這種為民務實的精神和智慧。現在的三甲村陳規陋習戛然止步,文明新風悄然興起,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均收入超過萬元,這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正是有黃書記這樣為民務實、開拓創新的村干部才讓三甲村成為了全國文明村。我們大學生村官也應利用好自己在資源和新知識、新技術方面的優勢,拓寬思路與自己所在的村委會一起爭先創優,這樣才能無愧組織的培養,無愧于于群眾的信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充電才能成長,一個地區只有兼容并包的學習精神才能發展。學習培訓是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辦法,但是平時堅持自學更不可缺,我將以這次培訓提高為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務實創新,創先爭優。古有“大人不華,君子務實”、“舉大體而不論小事,務實效而不為虛名”,今有“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而“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就是務實創新的一種具體表述和體現,謀事從實際出發,創業腳踏實地,做人真真實實。大學生村官的務實就是實實在在地干,扎扎實實地干,不空談,不虛夸,踏踏實實地對待學習,工作和其他任務,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