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中共區委區人民政府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以及《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現將區城 管局2020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關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1.高度重視,精心布置。8月1日,區委區政府研究出臺了《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區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等,細致謀劃了農村垃圾治理工作,形成了農村生活垃圾“兩次四分法”制度。8月初,區委區政府召開了高規格的動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垃圾治理工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深入農村地區調研檢查、暗訪督查,推動工作落實。各鎮街也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同時積極做好宣傳氛圍營造工作,成立了專題宣講隊伍,開展宣傳、培訓、主題服務300余場,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及宣傳欄200余處,印制并發放海報、手冊、倡議書等10萬余份。
2.落實責任,加快推進。落實各鎮農村垃圾治理主體責任,明確城 管局、農業農村局等成員單位責任分工,加快推進垃圾治理工作。一是開展垃圾死角集中清理行動。以村居、自然村為單位,組織人力和機械,清理積存垃圾,消除環境衛生臟亂差,新增生活垃圾日積日清,農村居民生活環境改善明顯。二是無害化處理率超額完成。區農村人口約33.72萬人,截止12月底,江北7座垃圾站累計處理生活垃圾5.75萬噸(日均158噸),按照農村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0.4-0.6千克/人·日計算,我區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100%。三是市場化運行有序推進。鎮均實行了農村垃圾治理市場化運作,年市場化投入費用1700余萬元,四鎮市場化率平均約60%,其中沈巷鎮、二壩鎮市場化率達95%以上。四是垃圾治理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沈巷鎮已啟動陽光堆放房建設選址工作,4鎮9個試點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和容器樣品已采購,正在進行垃圾容器招標工作。加快推進環衛中轉設施建設,計劃在江北新建1座大型垃圾中轉站(預計投入800萬元,占地6畝),該項目已列入《區2020年政府性項目投資計劃表》,預計2020年完成前期200萬元的基礎工作,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
3.常態考核,督促整改。1-5月份,依據《區2018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農村廁所改造工作考評及獎補辦法》,對鎮農村垃圾治理情況逐月進行督查考核通報,兌現以獎代補資金115萬元。對通報存在的問題,督促載體單位限期整改,并納入下一月份督查考核內容。8月份以后,農村垃圾治理納入人居環境整治考核單位,區城 管局按照考核評分細則,堅持每月考核,及時將成績上報區農業農村局。
二、存在問題
1.垃圾治理仍有死角盲區。鎮部分農村區域垃圾清理不到位,有死角盲區,個別地方還有露天垃圾未及時清理到位,部分鎮垃圾治理市場化率不高,常態化保潔機制不健全。
2.垃圾治理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陽光堆肥房選址未確定,因沈巷鎮區無建設用地,靠近村莊的土地又不能得到居民的同意,多次選址均未滿足要求。試點村垃圾容器未配備到位。試點村莊垃圾設施于居民每戶垃圾容器未列入財政預算,費用較高,需要公開招標,導致容器配置進度不快。
3.垃圾分類覆蓋面不足。按照《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20年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建制村達到30%以上,我區鎮共有村部72個,按照任務要求,應有22個村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目前我區僅有9個村開展試點,且處于起步階段,距離任務還有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深化垃圾治理工作。結合“五清一改”持續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消除垃圾衛生死角,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擴大農村垃圾分類覆蓋面,在2020年,農村垃圾分類的村達到22個村。
2.落實農村陽光堆肥房建設。試點村居至少建設一座陽光堆肥房,其他村居采取聯建方式建設。
3.足額配備垃圾容器。抓緊啟動垃圾容器公開招標前期工作,確保2020年5月前,試點村垃圾容器配備到位。
4.完善農村垃圾治理長效機制。運用市場化手段,提升農村地區農村垃圾治理市場化覆蓋率,提升垃圾治理常態化工作水平,加快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工作。
【篇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自查報告
一、高度重視,落實責任制
我村人口居住分散,環境復雜,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量大、工作標準高、涉及面廣、任務艱巨。村支部村委高度重視,迎難而上,多年來將此項工作作為重點工程來抓,本著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和構建和諧的工作目標,在鎮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村成立生活垃圾治理領導小組,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組長,村委班子工作人員為成員。領導小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為抓好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加強宣傳,營造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氛圍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治理工作的知曉率
我村高度重視宣傳工作;廣泛發動村組干部、志愿者及老年腰鼓隊做好社區宣傳。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向群眾介紹、講解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具體要求。充分利用村支部村委宣傳欄向轄區群眾宣傳相關生活垃圾環境衛生知識,提倡文明新風,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公共衛生意識;營造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圍,保證此項工作深入開展。
(2)政策普及,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
村兩委工作人員及黨員志愿者,通過模范帶頭、入戶走訪等形式,將我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進一步宣傳到家庭,引導群眾樹立文明意識,養成文明習慣,使"生活垃圾治理,全民參與"的主題深入人心。
三、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我村以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為主題,對居住環境進行重點綜合整治。自開展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來共清理衛生死角10多處,清理亂張貼以及牛皮癬20處,組織集中治理“五亂”10次。
位于村道周邊農戶,建筑物雜亂,空地雜草叢生、生活垃圾曝露,部分群眾在道路兩側開田種菜,造成生活垃圾以及路面上的垃圾遺留,影響村容貌。我村專門組織人員,加班加點除草、清運生活垃圾,清理衛生死角;村干部入戶對亂丟亂堆建筑垃圾的住戶進行環境衛生宣傳,協助農戶清運建筑垃圾;通過政策宣傳、說服教育,大部分種菜群眾主動清收了蔬菜,在村兩委的大力整治下,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四、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管理機制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是一時一事就可以做好的,需要長期持續的進行。我村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建立符合實際的長效管理機制。
(一)成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小組,村支書任組長,抽調一名村干部任副組長,組長對村轄區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負總責,副組長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定期向組長匯報工作進展情況。
(二)加強群眾社會公德的宣傳,促進群眾良好習慣的形成。
(三)聘用了2名固定的保潔人員,負責村環境衛生保潔工作。村環境衛生管理小組副組長要督促保潔人員做好日常保潔工作。
我村通過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狠抓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前村內面貌煥然一新,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稱贊和肯定。村兩委班子將繼續認真開展轄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動我村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篇三】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自查報告
近年來,銅鼓縣按照省市部署和要求,結合創建國家生態縣、加強修河源頭環境保護等工作,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為突破口,大力實施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題的農村清潔提升工程,全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農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現將我縣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由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縣四套班子領導、縣直單位掛點包村責任制,“三級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各鄉鎮成立環衛所,村點成立理事會。二是健全機制。以縣委辦、縣政府辦名義下發了《20xx年全縣農村清潔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和《20xx年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將清潔工程建設內容擴展至集容市貌整治、污水處理、河道整治、畜禽養殖場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戶庭院亂堆亂放整治等,將建設范圍從只注重公路沿線、旅游景點、居民集中區域延伸至邊遠山區和零星住戶,實現全面鋪開,同步推進。三是強化宣傳。通過召開動員會、座談會、推進會、舉辦村組干部和農村保潔員專題培訓班、進村入戶發放宣傳單、制作宣傳欄、開設電視專題節目等方式,大力宣傳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的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讓科學合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理念走進千家萬戶,融入到家風傳承和村規民約中,形成社會參與、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設施建設,提升建設水平。
依托修河源頭環境保護、國家生態縣創建等項目的組織實施,我縣投入1500余萬元資金建設農村垃圾處理設施,已建立垃圾中轉壓縮站4座,在建的2座,購買垃圾壓縮清運車5輛、擺臂式垃圾轉運車10輛、三輪摩托清運車85輛、垃圾中轉箱650個、戶用垃圾桶2.5萬只、板車350輛,確保了全縣102個行政村(居委會)戶有垃圾桶、村有中轉箱、鄉鎮有轉運壓縮運輸工具,使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率達95%以上。
三、加強隊伍建設,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隊伍建設。配齊配強保潔員隊伍,實行保潔員動態管理,選優汰劣,競爭上崗,完善農村保潔員管理辦法,目前在崗保潔員有512人。同時保障保潔員工資待遇。通過縣財政補助每人每月200元,鄉鎮配套每人每月100元的基礎上,再采取低保補助、村級補助、農戶交納保潔費等方式,確保保潔員工資每人每月500元以上,并嚴格按季兌現,不得拖欠。二是建立長效機制。各村都制訂了村規民約、“門前三包”責任制、衛生評比制度、保潔員職責、保潔員管理辦法、衛生管理公約等各項規章制度。
四、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財力支撐。
建立“以縣、鄉鎮(場)為主、群眾為輔、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的投入保障機制。一是加大財政投入。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安排,縣財政按照農村人口人均60元的標準安排農村清潔工程經費達600萬元,主要用于購置農村環衛設施、農村保潔員工資及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等項支出。同時整合修河源頭環境保護、國家生態縣建設項目資金用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二是落實鄉鎮投入。把鄉鎮財政投入列入農村清潔提升工程重要考核內容,各鄉鎮原則上按居住人口人均不少于60元的標準安排經費,用于本轄區內的公共環衛設施建設和集鎮、河道等公共場所保潔的投入,并補助村組農戶添置垃圾桶等。三是收取保潔費。在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通過村民“一事一議”的形式,向農戶收取每月5—8元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費,作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補充經費,目前全縣85%以上的農戶均向當地村民理事會繳交了保潔費。
五、強化督查手段,創新考評方法。
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督查室牽頭,縣長督查室、清潔辦、環保、農業、水務、電視臺等部門參與的督查組,對農村清潔提升工程進行專項督查,嚴格實行“一月一調度、每季一督查一通報、年終一考評”的督查考核制度。通過采取聯合督查、重點督查、縣分管領導巡查、現場會督查、電視曝光等形式督促落實,在督查的基礎上,按季度對鄉鎮實行百分制考核,年終進行總評比,考核結果與鄉鎮和責任人獎懲掛鉤。獎懲內容包括資金獎罰、項目傾斜、重點表彰、分級警告和一票否決。縣清潔辦分別于今年3月底和6月中旬進行了兩次全面督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在8月份進行了2次專項督查,以縣委辦、縣政府辦名義下發了二期督查通報。對督查排名后一名的鄉鎮進行電視曝光,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在相關大會上作表態發言。通過建立“銅鼓縣農村清潔工程微信平臺”,進行微信督查,督查結果及時通報,3天內整改到位,“微信督查”不僅能及時掌握工作情況,了解工作進度,有效解決問題,還起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各鄉鎮每月組織開展“鎮評村、村評組、組評戶”活動。村、組考評分別由鎮、村分級負責。農戶考評由威望高、情況熟,且公道正派的老黨員、老村干部組成的農村清潔工程理事會負責,根據《考評細則》分“文明衛生戶”、“清潔戶”和“加油戶”三類評比,考評結果在組衛生評比欄中公示,對連續三個月評為“文明衛生戶”給予獎勵并掛流動紅旗。通過政策激勵,進一步調動了村民參與垃圾治理的積極性。
下一步,我縣將嚴格按照省市相關要求,積極探索、創新思路,繼續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的投入,進一步完善收運體系,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舉措,務求工作實效,強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為加快構建美麗家園,幸福銅鼓,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做出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