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一年級數學手抄報文字內容
數學名言:1、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于爭論。——培根
2、給我五個系數,我講畫出一頭大象;給我六個系數,大象將會搖動尾巴。——A·L·柯西
3、非數學歸納法在數學的研究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舒爾
4、發現每一個新的群體在形式上都是數學的,因為我們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導。——達爾文
5、第一是數學,第二是數學,第三是數學。——倫琴
6、當數學家導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麗的風景,聽到優美的曲調等等一樣而得到充分的快樂。——柯普寧
7、純數學這門科學再其現代發展階段,可以說是人類精神之具獨創性的創造。——懷德海
8、天才?請你看看我的臂肘吧。——拉碼努揚
9、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10、我們能夠期待,隨著教育與娛樂的發展,將有更多的人欣賞音樂與繪畫。但是,能夠真正欣賞數學的人數是很少的。——貝爾斯
【篇二】小學一年級數學手抄報文字內容
數學童話故事:哪吒順利通過數陣,來到藏寶閣的第三層。只見一位白胡子老爺爺站在大廳中間。
“那是我的乾坤圈!”哪吒激動的叫起來。哪吒趕緊跑過去一看,“怎么有兩個乾坤圈?”
白胡子老爺爺微笑的說:“哪吒不認識我了?”哪吒仔細打量了這位老爺爺后說:“我記起來了,你是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哪吒,我聽說了你的事后,特意來幫助你的,你看,我幫你把乾坤圈要回來了。”哪吒:“那怎么有兩個乾坤圈?”太白金星:“這其中一個是我的金鋼圈,另一個是你的乾坤圈,剛才我拿一個圈稱連我共重67千克,拿另一個圈稱連我共重68千克,單獨兩個圈稱共重15千克,你如果能算出兩個圈各重多少千克,我就把你的乾坤圈還給你。”哪吒:“太白金星,你說話可得算數!”太白金星:“那當然了,我胡子都白了,還會騙你?”
哪吒心想:太白金星、金鋼圈、乾坤圈都稱了兩次,那用67+68+15=150千克,再用150÷2=75千克,就知道太白金星、金鋼圈、乾坤圈一共的重量是75千克,然后只要用75-67=8、75-68=7,就知道兩個圈一個重7千克,另一個重8千克,可哪個是我的乾坤圈呢?太白金星見哪吒猶豫不定,說:“我的金鋼圈比你的乾坤圈重一些。”哪吒一聽高興的說道:“我知道了,你的金鋼圈重8千克、我的乾坤圈重7千克,還有你太白金星爺爺重60千克,是不是?”
太白金星哈哈一笑:“小鬼挺機靈!好把你的乾坤圈拿去吧!”哪吒接過乾坤圈,剛想問自己的其他寶貝在哪里?可一轉眼,太白金星不見。
【篇三】小學一年級數學手抄報文字內容
數學學習中的“聽”:聽老師上課,主要是聽老師上課的思路,即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思維過程。既要聽老師講解、分析時的每一句話,更要抓住重點,聽好關鍵性的步驟,特別是自己預習教材時發現或產生的疑難問題。
傾聽和接受他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是聽老師上課,還包括聽同學的發言。同學間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鳴。從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學學習數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加之老師適時的點撥和評價,有利于自己開闊思路、激發思考、澄清思維、引起反思。學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群體凝聚力。
【篇四】小學一年級數學手抄報文字內容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重點知識:一、十位加、減十位,個位加、減個位。
1、不進位的加法:20+30=50 67+2=69 68+30=98
2、不退位的減法:80-50=30 69-2=67 98-30=68
二、進位加法(湊十法)
1、湊十歌:一湊九,二湊八,三湊七來四湊六,五五相湊就滿十。(注:湊十的兩個數互為補數)
2、20以內進位加:湊十法:8+72=15十位加1,個位減補數(2+8=10,2是8的補數)
3、100以內進位加362+8=44提煉方法:個位用弧線連上,十位加1,個位減補數。(方法和20以內一樣)
三、退位減法
1、20以內退位減:破十法:161-9=7個位加補數
2、100以內退位減:361-9=27提煉方法:個位用弧線連上,十位減1,個位加補數。
【篇五】小學一年級數學手抄報文字內容
華羅庚的故事:有,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于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呆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后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于后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里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里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后,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后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么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么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里面看。只見“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于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里的每個人,人們終于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呆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