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甄選集
一、背景鏈接
2020年10月,《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方案明確,北京市將加強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的多元、梯級和安全利用,因地制宜完善再生水管網及加水站點、雨水集蓄利用等基礎設施。住宅小區、單位內部的景觀環境用水和其他市政用水,應當使用再生水或者雨水,不得使用自來水。
二、公考角度解讀
[綜合分析]
意義: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北京是特大型缺水城市,節約用水是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根本之策。提倡節約用水,科學應對用水缺口,扎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和人民健康福祉。
成績:隨著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深入推進,節水優先、量水發展逐步得到落實。有數據顯示,2019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到11.78立方米、7.07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47,用水效率與效益顯著提升,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
問題: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局面,但水資源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水資源短缺仍將是北京市必須長期面對的基本市情水情,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參考對策]
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節水工作的領導,將節水作為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與“河長制”的重要內容。各區委、區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本轄區、本行業節水工作負總責,按照“管理生產必須管節水、管理行業必須管節水、管理城市運行必須管節水”的要求,分別制定節水行動措施和年度實施計劃,確保節水行動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推動法治建設。加快推動地方立法,力爭2022年出臺《北京市節約用水條例》。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大節水執法力度。
加大節水投入。建立節水投資保障機制,將各部門、各單位年度節水工作納入部門預算安排。充分利用國家節水、節能、環保補貼政策,并通過合同節水、PPP等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爭取更多的資金、資本投入節水型社會建設。
健全節水獎勵機制。在節水型區建設、節水載體創建、農業“兩田一園”節水、水效領跑等方面,建立節水獎勵機制,針對用水單位節水情況建立具體獎勵措施,并對節水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
提升節水意識。各區委、區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常態化開展節水宣傳工作,在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等人流密集場所大力開展節水宣傳,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要廣泛倡導節水護水綠色生活理念,擴大宣傳能見度和影響力,營造節約用水的良好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節水意識。
【篇二】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甄選集
一、熱點背景
今年9月1日是第14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各地要將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作為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和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的重要舉措。全國各地陸續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活動,但是當我們關注健康時,我們更應該關注一個詞:節儉。
節儉是積聚康泰安寧的珍貴資糧。信息時代,通訊物流的便捷、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各國奇珍、嘗盡四海美味。然而,倘若被眼前的富足沖昏了頭腦,丟失節儉、縱情鋪張,“富貴病”只會越來越多,環境污染必將愈演愈烈。
節儉是蓄積生命能量的一大法寶。近代工業的發達,利用厚生百倍前代,名聞利養嗜欲日增,各種精神類疾病由此滋生。倡導節儉,就是倡導給心靈來一次“大掃除”,減少物欲誘惑;力行節儉,就是不隨便浪費自己的生命力、精神力,勿讓心有所累,長養浩然正氣。
二、熱點案例
(一)“半價”“小份”餐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日前印發《通知》,提出飯店、A級旅游景區、公共文化場館等含有提供餐飲服務的經營場所,要進一步優化供餐方式,采取“半份、半價”“小份、適價”等經營方式,減少鋪張浪費。廣泛宣傳“吃多少點多少、吃不了就打包”的節儉用餐理念,引導群眾不做“必剩客”,爭當“光盤族”,科學理性消費。
(二)“光盤打卡”
“光盤打卡”創始人介紹用戶可以通過打卡的積分可以兌換禮品,還可以捐贈給公益項目、由企業配捐善款,十分貼合當下年輕人熱衷打卡的生活方式。
(三)“堅決制止餐飲浪費”倡議書
全國工商聯餐飲業委員會發布“堅決制止餐飲浪費”倡議書。要求加強行業自律,各地餐飲商會加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餐飲企業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到餐飲生產、加工、服務的全過程。要營造理性消費環境,在餐廳擺放“節約食物、杜絕浪費”“適量點餐,剩餐打包”提示牌或宣傳畫,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剩餐打包,不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
三、名言典故
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
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5、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6、奢儉之節,必視世之豐約
四、結尾示范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作為中華傳統、道德風尚,必須以一以貫之的決心、一脈相承的信念大力倡導、積極推廣;如今,受用富足果實,更應勿忘來路,讓節儉成為文明素養、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為健康中國夯實基礎,讓大眾享受文明健康的生活同時,也為綠色發展、循環經濟把薪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