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黨性教育心得體會范本摘選
開展黨性教育是黨校和干部學院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黨校的許多教師多年來參與“重走抗聯路”黨性教育教學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的黨性教育經驗,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現實難題,這次培訓實際上為我們有效解決難題、應對挑戰提供了思路。
第一,在思想認識上高度聚焦是提升黨性教育能力的首要條件。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各級黨校要把黨性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近,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應當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業主課地位。這次專題培訓與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總書記講話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突出了鮮明的政治性要求,使我們在思想認識上高度聚焦到黨性教育。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在思想認識上高度聚焦到黨性教育,我們在黨性教育能力提升的實踐中才能更加明確方向、更加持續用力。這次培訓班的主題是“黨性教育能力提升”,開設的所有課程和教學環節都與這一主題保持一致,都圍繞著如何進一步提升黨性教育能力而展開,比如李凱城老師為我們分享了他自己經過長期研究而形成的關于如何講好黨性教育課的經驗做法和基本理論,觀點新穎獨到,講解深入淺出,解開了我們很多年輕教師在備課講課中遇到的疑惑。在認認真真聽完李老師的專題課后,我們對于黨性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開展黨性教育是黨校的職責所在,作為教師要從思想認識上樹立高度自覺,為提升黨性教育能力創設首要條件。
第二,在學術研究上科學嚴謹是提升黨性教育能力的堅實基礎。黨性教育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學術研究,我們黨性教育專兼職教師所講的現場教學課和專題教學課既然稱之為“課程”,那就應該有學術支撐,教師在課程中所說的每句話、所表達的每個觀點,都應該是經過慎重思考和研究的。這次培訓班安排了賈永洋教授與劉賢教授為大家講授專題課,兩位老師多年來一直在從事東北抗聯和楊靖宇研究,成果豐碩,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以自己的研究經歷為我們樹立了學術典范。賈老師給大家展示了他親自繪制的通化紅色資源分布地圖,地圖上顯示的每一處地點他都實地踏查過或者是研究過。正因為是經過自己認真研究過的,所以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劉賢教授的專題課《發揮口述史料作用,提升現場教學能力》,整個課程就是一堂深刻的學術經驗分享課,劉老師極為注重通過采訪來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她鼓勵年輕的研究人員要多學、多看、多寫、多思考,真正投入到東北抗聯的研究,日積寸功,持之以恒,必有所成。賈老師和劉老師身上都彰顯著鮮明的嚴謹治學態度和精神,這也是他們取得豐碩研究成果的重要原因。無論我們是否是專職教研人員,都應該向兩位老師學習,學習他們的這種嚴謹治學精神,在扎扎實實的研究中不斷提高黨性教育能力,夯實黨性教育基礎。
第三,在教學實踐上落地執行是提升黨性教育能力的根本途徑。參加這次專題培訓班,大家都有雙重或多重角色,既是這期培訓班的學員,同時又參與到各項教學環節當中。有的老師既要承擔專題課教學任務,又在情景劇里扮演重要角色;有的老師既是咱們的班主任,又是專題課教師,同時還是情景劇演員。所以說,我們這次專題培訓是實實在在的黨性教育能力提升的實踐課,大家都是這堂實踐課的主角。
劉賢教授在專題課里講道,她在上個世紀80年代采訪李延祿將軍時,李延祿說當年東北抗聯的很多同志都沒有軍校背景,之所以能帶兵打仗,就是在戰爭中學會戰爭、在打仗中學會打仗。這給我們今天從事黨性教育的所有同志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那就是我們也必須在黨性教育的實踐中學會黨性教育。由于各方面原因,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年輕教研人員黨性教育經驗還比較欠缺,要想提高黨性教育能力,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深入到黨性教育實踐當中去磨練、去成長。提升教學能力必須回到教學實踐當中,只有不斷地承擔任務、接受挑戰,黨性教育的能力才能逐漸得以提升。
彭程教授說,要走近抗日戰爭那段歷史,走近那些英雄人物,從內心深處理解歷史、觸動自己,只有真正將自己融入到歷史中,我們的黨性教育才能更加具有感染力。身處當下,回望歷史,在時空的長鏡頭中,我們看到的是那段從未遠去的抗戰歷史、那些從未逝去的英雄人物。今天,開展各種形式的黨性教育,正是在嘗試著把我們當下與歷史鏈接在一起,正是在嘗試著用現代人的角度來理解歷史、走近歷史,正是在嘗試著以真誠真心真情去傳頌那些感人至深的英烈故事。靖宇精神崇高神圣,抗聯歷史傳承不息,我們所有從事黨性教育的工作者,身上所承載的使命無比光榮,心中所回響的信念無比堅定,我愿和大家共勉,共同為黨性教育工作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篇二】黨性教育心得體會范本摘選
根據學校統一安排,2019年6月19日——6月23日,臥龍學校初三、高三黨員干部赴上海、浙江嘉興、江蘇南京參加“黨性教育培訓”。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增強了作為共產黨人的自豪感、榮譽感。也深感作為共產黨員責任重大,具有奉獻精神、擔當精神。平時工作中加班加點的時候就覺得苦、覺得累,發牢騷,但和早期共產黨創始人無比惡劣的政治環境、自然環境比起來,這又算得了什么,真是不應該。召開中共一大,從上海轉移到南湖,歷經千辛萬苦。革命烈士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但共產主義信念永不倒,激勵了廣大勞動人民為取得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而前赴后繼。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聆聽了講解員解讀,實地參觀了一大紅船會址、南湖革命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南京*紀念館、雨花臺英雄紀念館等地,重溫黨的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了解共產黨早期創始人的革命故事,進一步熟悉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深刻體會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源,深切感受現在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洗禮靈魂,振奮人心,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不忘黨員初心,牢記黨的使命,弘揚紅船精神。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教育人要以“踐行教育精神永遠在路上”的精神,“,繼續前進”,始終銘記教師的定位和要求,努力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迎接教育工作新任務、執行黨和政府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新期盼,以更高的使命擔當和更高的事業追求獻身教育,為打造教育強國奠定堅實基礎。今后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一名的教師,應該擁有對職業的敬畏之心
教師是文明的傳承者,一頭挑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一頭挑著學生和家庭的幸福,職業雖然清貧,但使命崇高;工作雖然平凡,但意義重大。如果沒有源自內心的熱愛和堅守,只簡單地把教師看成謀生的飯碗,職業倦怠就會如影隨形,敬畏之心也就無從談起。
二、一名的教師,應該擁有對事業的追求之心
教育工作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事業。一名的教師,要擁有對事業的追求之心。要追求高遠境界。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要有崇高的人生境界、高遠的治學境界。我們要能靜下心來思考,埋下頭去做事,孜孜以求,奮發有為。正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要提高育人水平。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我們既要以過硬的水平給予學生分數,改變學生和家庭的命運;又要以深刻的思想重建學生生命,助力學生感悟生活的真諦;更要以高尚人格影響學生一生,引領學生站在人類道德的高坡上。
三、一名的教師,應該擁有對學生的仁愛之心
教育的核心是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名的教師,要擁有對學生的仁愛之心。愛是崇高偉大的。她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學生成長的期許。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作為教師,要把我們的愛體現在平凡的工作中,體現在學生點滴的進步中。愛是體貼入微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安慰的撫摸,一回犯錯時的寬容,都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來自家人般的濃濃親情,真切感受到來自家庭般的暖暖愛意。愛是具體實在的。愛學生,不是一句空話。她應該落實在我們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實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因為愛學生,所以我們要樹立全面的學生觀。既要關注學生的眼前利益,又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利益;既要抓學生的文化成績,又要抓學生的行為規范,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發展和成功的快樂。因為愛學生,所以我們要樹立發展的學生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堅信“每個學生都是一座金礦”,“讓熱騰騰的情感伴隨孩子們成長”。因為愛學生,所以我們要學會期待。每一顆種子都有自己的基因圖譜,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個性的鮮活生命。我們要允許學生種種不足,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不要提過高的要求,不能用教育學生一時的方法教育學生一生。多關注情感,多表揚鼓勵,多積極暗示,多看亮點與進步,讓學生有自我體驗、自我痊愈的時空。
四、一名的教師,應該擁有對生活的珍視之心
珍視生活,就是要珍惜教師職業帶給我們每一天純粹內心、愉悅心靈和富足精神的感受;珍視生活,就是要我們珍惜擁有的每一天平凡生活中的點滴體悟;珍視生活,就是要我們珍惜與每xx屆、每一位學生相處的時光。我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更加重視學生的興趣需要,更加重視師生之間的和諧共生和相互滋養;珍視生活,就是要我們珍惜與同事之間的工作感情。
培養教育下一代,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合格。當今部分年輕人,出現了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脫節,這些思想與現象,與當代中國青年肩負的歷史使命極不相稱。面對青年人的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用紅色資源中的寶貴精神財富教育他們,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不忘本,不變質,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使紅船精神代代相傳,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作為一名教師,能吃苦、敢吃苦、不怕吃苦是我們必備的精神,是支撐我們繼續奮斗在三尺講臺的基礎信念。靠著這種不怕吃苦的奮斗精神,我們才能培養出能吃苦、敢吃苦、不怕吃苦的新一代,才能培養出能拼搏、敢拼搏、不怕拼搏的具有奮斗精神的新一代接班人。
學習結束后,我將把“紅船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傳承、發揚、實踐,更好的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篇三】黨性教育心得體會范本摘選
2019年6月19日——6月23日學校組織初三,高三的黨員進行了“”黨性教育培訓班課程。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我學到很多。從學習《學習黨的歷史,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黨課到尋訪上海中共一大、二大會址,從瞻仰嘉興南湖紅船到參觀南京*紀念館、雨花臺英雄紀念館,實地體驗了“紅船精神”穿越時空的恒久價值和強大的生命力的光輝歷程。5天的緊張學習,我們熱情飽滿、斗志昂揚,黨性得到了錘煉、心靈得到了洗禮。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增強了作為共產黨人的自豪感、榮譽感。也深感作為共產黨員責任重大,具有奉獻精神、擔當精神。平時工作中加班加點的時候就覺得苦、覺得累,發牢騷,但和早期共產黨創始人無比惡劣的政治環境、自然環境比起來,這又算得了什么,真是不應該。召開中共一大,從上海轉移到南湖,歷經千辛萬苦。革命烈士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但共產主義信念永不倒,激勵了廣大勞動人民為取得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而前赴后繼。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聆聽了講解員解讀,實地參觀了一大紅船會址、南湖革命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南京*紀念館、雨花臺英雄紀念館等地,重溫黨的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了解共產黨早期創始人的革命故事,進一步熟悉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深刻體會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源,深切感受現在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洗禮靈魂,振奮人心,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不忘黨員初心,牢記黨的使命,弘揚紅船精神。
中共沂南縣委黨校袁桂海演講,我深深的意識到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歷史是好的教科書、歷史是好的老師、歷史是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對共產黨人來說是好的營養劑。”回顧黨的歷史,回顧我們走過的路,我們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因為這是自始至終貫穿于90多年黨史的一種強大的力量。
6月21日,我們“”黨性教育培訓班學員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集體瞻仰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會址,回顧建黨光輝歷史,感悟光榮使命。隨后,我們來到了嘉興南湖,瞻仰革命圣地,重溫入黨誓詞,學習紅船精神,回顧建黨歷史。6月23日,我們“”黨性教育培訓班學員赴南京*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洗禮,加深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
首先,教師是文明的傳承者,一頭挑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一頭挑著學生和家庭的幸福,職業雖然清貧,但使命崇高;工作雖然平凡,但意義重大。如果沒有源自內心的熱愛和堅守,只簡單地把教師看成謀生的飯碗,職業倦怠就會如影隨形,敬畏之心也就無從談起。
作為教師黨員,要時刻注意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普通教師,感染每一個學生,感染每一位家長。要鑄就教師黨員的人生品格,修煉先進的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提高解決學校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中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黨員,才能帶領其他教職工去勇于創新和實踐;在教育崗位上,時時刻刻都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以檢查和總結,看看是不是符合共產黨員的“三觀”要求,是不是符合黨章規定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符合的就實事求是地糾正。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其次,在教育思想上保持先進性。
教育的核心是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名的教師,要擁有對學生的仁愛之心。愛是崇高偉大的。她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學生成長的期許。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作為教師,要把我們的愛體現在平凡的工作中,體現在學生點滴的進步中。愛是體貼入微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安慰的撫摸,一回犯錯時的寬容,都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來自家人般的濃濃親情,真切感受到來自家庭般的暖暖愛意。愛是具體實在的。愛學生,不是一句空話。她應該落實在我們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實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因為愛學生,所以我們要樹立全面的學生觀。既要關注學生的眼前利益,又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利益;既要抓學生的文化成績,又要抓學生的行為規范,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發展和成功的快樂。因為愛學生,所以我們要樹立發展的學生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堅信“每個學生都是一座金礦”,“讓熱騰騰的情感伴隨孩子們成長”。因為愛學生,所以我們要學會期待。每一顆種子都有自己的基因圖譜,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個性的鮮活生命。我們要允許學生種種不足,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不要提過高的要求,不能用教育學生一時的方法教育學生一生。多關注情感,多表揚鼓勵,多積極暗示,多看亮點與進步,讓學生有自我體驗、自我痊愈的時空。
再次,在業務能力上保持先進性。
教育工作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事業。一名的教師,要擁有對事業的追求之心。要追求高遠境界。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要有崇高的人生境界、高遠的治學境界。我們要能靜下心來思考,埋下頭去做事,孜孜以求,奮發有為。正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要提高育人水平。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我們既要以過硬的水平給予學生分數,改變學生和家庭的命運;又要以深刻的思想重建學生生命,助力學生感悟生活的真諦;更要以高尚人格影響學生一生,引領學生站在人類道德的高坡上。
珍視生活,就是要珍惜教師職業帶給我們每一天純粹內心、愉悅心靈和富足精神的感受;珍視生活,就是要我們珍惜擁有的每一天平凡生活中的點滴體悟;珍視生活,就是要我們珍惜與每xx屆、每一位學生相處的時光。我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更加重視學生的興趣需要,更加重視師生之間的和諧共生和相互滋養;珍視生活,就是要我們珍惜與同事之間的工作感情。
培養教育下一代,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合格。當今部分年輕人,出現了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脫節,這些思想與現象,與當代中國青年肩負的歷史使命極不相稱。面對青年人的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用紅色資源中的寶貴精神財富教育他們,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不忘本,不變質,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使紅船精神代代相傳,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總之,只有時時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終。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教師是學生的路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烙印。作為一名教師,我必須堅守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養,豐富專業知識,牢記育人使命,讓教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在教育這條點亮他人希望與智慧之燈的光明坦途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做好自己的育人工作。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神圣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我們要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引,,努力爭做新時代的深受學生歡迎的新型教師,合格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