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2020年巖土工程師考試《基礎知識》考點整理
方塊防裂措施:
1、改進配合比;
2、改善施工條件,控制砼澆筑質量:
(1)配合比調整后,減少了水泥用量,從而降低了水化熱,減緩了干燥收縮;
(2)混凝土坍落度雖有所減小但變化不大,混凝土仍保持原有的流動性、和易性,加強振搗可進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經測試混凝土試塊3d抗壓強度可達到80%以上;
(3)澆筑混凝土方塊時,按10%-12%的比例摻入大塊石,以減少干縮變形;
(4)根據不同拌合機的使用性能,規定拌合時間分別為90-120s;
(5)混凝土澆筑后,及時加以覆蓋進行保濕;
(6)采用保水性能較好的麻袋代替無紡布,增派人力加強養護;
(7)改進陰榫模板角度,緩解由于干縮而引起的應力集中。
經過對施工過程的系統調整,將最近生產的預制件進行檢測,沒有發現新的裂縫。
【篇二】2020年巖土工程師考試《基礎知識》考點整理
巖石裂隙性:
巖石總是或稀或密、或寬或窄、或長或短地存在著各種裂隙,這是巖石區別于混凝土的主要特點。這些裂隙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平直,有的彎曲;有的充填,有的不充填;有的產狀規則,有的規律性很差。裂隙的成因多種多樣,有巖漿凝固收縮形成的原生節理,有沉積間斷形成的層理,有構造應力形成的構造節理,有表生作用形成的卸荷裂隙和風化裂隙,還有變質作用形成的片理、劈理等等,在巖石中構成極為多樣非常復雜的裂隙系統。人們將巖石和裂隙視為一個整體稱為“巖體”,將裂隙概化為“結構面”。顯然,結構面是巖體中最薄弱的環節。就力學性質而言,巖石的力學參數、結構面的力學參數和巖體的力學參數有很大區別。搞清結構面的產狀、參數和分布,是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的重點,也是難點。
巖體中的地下水是沿著巖體中的裂隙和洞穴流動的,隨著裂隙和洞穴的形態和分布的不同,有脈狀裂隙水、網狀裂隙水、層狀裂隙水、洞穴水等不同的地下水類型。
【篇三】2020年巖土工程師考試《基礎知識》考點整理
黃土深層攪拌樁法:
深層攪拌樁是復合地基的一種,近幾年在黃土地區應用比較廣泛,可用于處理含水量較高的濕陷性弱的黃土。它具有施工簡便、快捷、無振動,基本不擠土,低噪音等特點。深層攪拌樁的固化材料有石灰、水泥等,一般都采用后者作固化材料。其加固機理是將水泥摻入粘土后,與粘土中的水分發生水解和水化反應,進而與具有一定活性的粘土顆粒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穩定的結晶化合物,這些新生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或空氣中發生凝硬反應,使水泥有一定的強度,從而使地基土達到承載的要求。深層攪拌樁的施工方法有干法施工和濕法施工兩種,干法施工就是“粉噴樁”,其工藝是用壓縮空氣將固化材料通過深層攪拌機械噴入土中并攪拌而成。因為輸入的是水泥干粉,因此必然對土的天然含水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土的含水量較低時,很容易出現樁體中心固化不充分、強度低的現象,嚴重的甚至根本沒有強度。在某些含水量較高的土層中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因此,應用粉噴樁的土層中含水量應超過30%,在飽和土層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層中應用更好。對于土的天然含水量過高或過低時都不允許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