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二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二年級這個單元的課程內容是“前滾翻”,這個技術動作是小學體育的重點教材,每個水平階段都安排不同的教學目標及相應的教學內容。今天二一班的前滾翻的課,由于時間比較緊,導致密度大,在講授部分,時間關系,教師講的不夠具體,重難點只是一帶而過。前滾翻的著墊動作及方法沒有交代清楚,導致學生練習時出現以下幾點錯誤:1、一部分學生在滾動時整個胸露出來,造成翻滾不過的技術性錯誤。這是由于翻滾時沒有含胸,沒有低頭而產生的。于是我結合教學難點,運用簡單的方式進行啟發學生的思維,以引起質的變化。我舉例說:假如同樣向前推一個籃球和一塊方磚,哪個會滾動?學生深思后紛紛舉手回答。歸納學生的見解為:籃球會向前滾動,由于籃球是圓形的,接觸地面比較小,所以很快向前滾動,而方磚是接觸地面較多,所以很難向前滾動。接著我指出,我們學習前滾翻的動作要領跟籃球滾動一樣,把身體貼緊大腿和低頭。身體成籃球形姿勢。接著我又進行示范、學生練習。通過結合示范練習與改進,學生對這項技術的掌握率達85%以上。
2、我發現在“后腦觸墊”這個教學難點解決上不夠到位,體育學習對于低段學生來說,只有老師有效的引導,學生不斷嘗試,才會讓學生所發現。幾次練習都發現學生的腳蹬地力度不夠,致使很多學生頭頂觸墊而不能向前翻滾,也容易造成安全問題;于是我及時發現后進行糾正,但也是老師急急忙忙歸納出來,并不是學生經過嘗試、比較發現的。致使游戲部分學生還是有些沒有改正過來。
3、游戲部分應該明確游戲要求,強調規范動作而不是速度,導致學生只求快,而忽略了動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今后的工作中再教這一教材時一定會完善。
【篇二】小學二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至理名言:課堂教學中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沉重的負擔,反之會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在二年級的體育課中,我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前安排了游戲“捉迷藏”。同學們都按游戲的規則練習去了。可是同學們對“捉迷藏”不感興趣,都無精打采,一副不想玩的樣子,口里還說著沒意思。
我看到這種情況,就問著自己,是不是學生玩的次數多了,可能缺少了興趣,怎樣才能活躍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想到這兒,我靈機一動,立即整隊,馬上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自己找朋友玩好嗎?學生異口同聲,好!學生就分散在自己的場地里,玩起各種各樣的游戲,我也不斷的加入到學生當中去,這樣能使學生玩的更有勁,更有趣,那樣會使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拉得更進,讓學生感受老師的親切感。就在這時,有一組學生的游戲吸引了我,把我的視線都集中到那一小組去了。我沒多想,快步走到他們小組的面前。同學們這是什么游戲?怎么你們這么開心啊!這一組的學生異口同聲的說:“八仙過海”踩一腳。好!這游戲很好!心想這游戲不但可以練習靈敏性,還可以提高跳躍能力。這不是兩全齊美嗎!我想到這里,就馬上集合了全班同學,叫這一組的同學演練了一遍,這一下,學生的興趣大增。我就順水推舟號召學生像他們這組學習。同學們以三、四人一組來玩“八仙過海”踩一腳。好嗎?好!這時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樣子。他們都分散在自己的場地里練習去了。看著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場面,我的臉上也露出了笑臉。練習了幾分鐘后,我問學生:你們玩得高興嗎?高興,太高興了!那為什么這么開心?有趣啊!對啊!我們的游戲就是要接近學生的年齡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喜歡上體育課。另外體育課要不斷的加入新的游戲或是學生中比較好玩的游戲。這樣學生在體育課中才會有樂趣。
【篇三】小學二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跳繩是我國民間的一項體育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具有較大的鍛煉價值。跳繩可以促進生長發育,跳繩可以使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有句順口溜說得好:“跳繩練臂力,跳繩練腿功;快搖練速度,多跳練耐力,反應慢的長繩上不去,不靈敏的短繩要絆腿。”也就是說,跳繩練習能夠使速度、力量、靈敏、耐力等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同時發展彈跳力,跳繩還可以促進同伴間密切協作精神。除了用跳繩進行跳躍練習外,在體育教學中,小小的跳繩通過變化還有其他的用途,可以豐富課的教學,我在上課時,利用繩子做長棍子進行做趕鴨子的游戲,利用繩子代替體操棍做棒操。在進行跳躍訓練時,首先介紹年級的跳繩高手,自己再示范幾種高難度的跳繩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非常想練習跳繩的欲望。在練習中教師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利用手中的繩子進行各種自創活動,并給這些活動命名,組織“作品”展示,同學們不僅有良好的創意,而且也有一定的鍛煉效果,我還可以通過提出諸如“同學們,想一想,做一做看哪個組能利用繩子做出上肢的動作來?可以拼出各種各樣的圖案來?”之類的提示性問題,打開同學們的思維,有效的提高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了較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