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2020年新疆三支一扶考試時政熱點:環保“云管家” 發展“綠動力”
環境監管環節復雜,企業處理環保問題能力不足……說起環保,一些企業總會提到這些問題。在福建,卻有一個線上環保平臺備受企業青睞。2019年4月,福建建成省級生態環境領域親清服務平臺,以大數據引領管理轉型,推動生態環境部門由監管為主向監管與服務并重轉變。
在線審批、在線咨詢、在線指導整改……近期,福建生態環境部門創新服務由“面對面”到“鍵對鍵”,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綠色動力。
一、服務升級,在線審批“零跑路”
由于業務需要,泉州市順鋼報廢汽車回收有限公司每年都要定期將廢鉛蓄電池轉移至江西的有色金屬公司。根據規定,這樣的危廢跨省轉移需要申請,閩贛兩省的審批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環節。
今年,企業負責人黃志忠欣喜地發現,一切都便利不少,“以往每次審批需要60個工作日左右,今年只用了23個工作日,且全程都是網上操作,真正實現了零紙張、零跑路。”
這得益于生態環境領域親清服務平臺的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整合現有生態環境管理部門使用的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自動監控等各類涉企環境管理信息化系統,建立了統一的企業環保綜合門戶。”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鄭彧介紹,各涉企信息化管理系統中,要求企業填報的表單和數據被歸并整合,實現“多表合一”,大限度減輕企業負擔。
如今,平臺中的固廢系統與江西省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限。目前,平臺已注冊企業3萬多家,疫情以來,通過平臺審批1100多個項目環評文件,涉及投資1500多億元。
二、智慧監管,“環保超市”精準幫
“多虧了平臺的推送消息,第一時間收到了生態環境部門及時預警,讓我們早發現、早整改、早解決。”提起生態環境親清服務平臺,陳緒主頻頻點贊。
3月,他所在的長樂力宏染整有限公司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妥善處理了一起環保事件——3月24日7時,平臺在線監測發現該企業24小時內總氮污染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超過排放標準6次以上,隨即自動向企業發送預警信息;收到預警后,企業立即組織排查,發現是設備管道過濾閥被泥漿堵塞,經過清理后,當天13時排放濃度恢復正常。福建省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彭守虎表示,“目前平臺已累計發送各類提示預警信息近10萬條,大大提高監管效能,也減輕了企業負擔。”
立足精準生態環境服務,平臺還設立了“在線環保超市”,為企業提供在線政策指導、專家問診等服務。“針對企業可能遇到的政策困惑、治理難題等,平臺匯聚各類環保法律法規政策、常見問題指南等內容,同時集合了全省生態環境領域專家1500余名,常態化值班為企業答疑解惑。”彭守虎介紹,“在線環保超市”還特別設立“第三方服務”板塊,引進環評咨詢、環境監測、環境治理、危廢處置等136家第三方服務機構,吸引社會力量為企業問診把脈。
三、正向激勵,環境信用隨時評
從52分到82分,這一年,位于福建羅源的一家物資利用公司變化不小。
企業環境信用得分的變化,得益于平臺建立的信用動態評價機制。“我們將環境信用評價由原先的年度評價變為實時評價,通過平臺實時收集環境違法信息,及時呈現評價結果。”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付朝陽說。
羅源這家公司主要從事鋼鐵廠爐渣精煉,前不久因爐渣原料未進行遮蓋致粉塵二次污染環境,被評為環境信用等級不良。“信用評價分數低,不僅企業形象受影響,資金貸款更受限制。”企業負責人吳澤兵說,為了整改,企業著手產能升級,并積極著手辦理清潔生產手續,“整改后分數很快漲回來了,我們推行綠色發展的決心也更堅定了。”
據介紹,平臺上線以來,已開展動態評價和應約評價4046家次,信用動態修復512家次。
【篇二】2020年新疆三支一扶考試時政熱點:部署學習宣傳民法典
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學習宣傳工作。
通知指出,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全國深入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要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宣傳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通知要求,要創新宣傳形式,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按照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組織開展民法典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民法典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把民法典宣傳融入各類法治宣傳陣地,推動民法典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大力開展新聞宣傳,堅持集中宣傳和常態化宣傳相結合,組織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及所屬網站、新媒體精心策劃、集中報道,推出權威訪談、開設專欄,刊播系列評論言論和理論文章;積極開展網絡宣傳,依托各類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現代傳播平臺,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開展靈活生動的網上宣傳,精心創作民法典網絡文化產品,舉辦網絡講座、網絡訪談、網上展覽等,增強民法典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抓好重點群體的宣傳教育,把民法典納入領導干部學法必修課,作為領導干部年度述法重要內容,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大民法典在大中小學法治教育中的內容占比;加強理論研究闡釋,編寫適應基層群眾接受習慣的系列通俗理論讀物;切實加強實踐引導,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把民法典宣傳融入法治實踐全過程,推行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以案釋法制度,讓人們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民法典知識,迅速掀起民法典學習宣傳教育的熱潮。
通知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在組織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中,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引導人民群眾深刻認識我國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和決心。認真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新聞媒體和互聯網公益普法等制度,加強工作督導檢查,推動民法典學習宣傳深入開展。開展分眾化、對象化宣傳,注重群眾參與互動,增強學習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
【篇三】2020年新疆三支一扶考試時政熱點:在防汛救災大考中勇于擔當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從加強監測預警到全力搶險救援,從受災群眾安置到謀劃災后重建,反復強調要盡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這些重要指示為打贏防汛救災硬仗提出明確要求、指明努力方向。
當前,防汛進入關鍵時期。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湖泊處于超警戒水位,多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防汛形勢十分嚴峻。面對滔滔洪水,各地各部門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迎難而上、全力以赴,從嚴從實落實防汛抗災各項措施,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要求落到實處。
防汛救災事關重大,來不得絲毫松懈,容不得半點閃失,各項工作都要壓實責任、擰緊鏈條。洪水來勢洶洶,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到科學精準研判,提前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堅決避免發生次生傷害。要強化責任意識,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實做好監測預警、堤庫排查、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全力搶險救援,盡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增強風險意識,保持高度警覺,及時排查隱患,科學調配救援力量和救災物資,寧可備而無汛,不能汛而無備,切實做到險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扛起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的責任。
大疫之后又逢大汛,疫情汛情疊加碰頭,困難群眾的安危冷暖更加牽動人心。人們期待各地各部門認真做好受災困難群眾幫扶救助,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多辦雪中送炭、扶危濟困的好事實事,有效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在抓好防汛救災安置各項工作的同時,精心謀劃災后重建,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盡可能把災害損失降到低限度。
汛情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做好防汛救災工作,黨員干部要沖鋒在前、勇挑重擔。防大汛要有大擔當,共產黨員就是要在群眾需要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在大事難事上踐行初心使命。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以戰時狀態、頑強斗志、務實作風投入防汛救災,深入一線解難題,靠前指揮盡好責,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守堤就是守家”,一名堅守圩堤的村支書的話引發廣泛共鳴。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奮戰在先,就是生動的榜樣,就能團結帶領群眾凝聚起同舟共濟、守護家園的磅礴力量,構筑起戰勝洪魔的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