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注冊會計師《經濟法》易錯題:代理
【多選題】
下列關于代理的說法中,符合法律規定的有( )。
A.代理關系包括三種法律關系
B.法定代理不需要授權委托
C.超越代理權的代理行為屬于代理權的濫用
D.被代理人予以追認是構成表見代理的要件之一
【答案】AB
【解析】 代理關系包括三種關系:一是被代理人與代理人之間的代理權關系;二是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關系;三是被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承受代理行為法律后果的關系。所以選項A正確。超越代理權的代理行為屬于無權代理,所以選項C錯誤。表見代理不需要代理人予以追認,所以選項D錯誤。
點評:
本題考核代理,難度不大,重在考查學員對知識點的記憶。
2020年注冊會計師《經濟法》易錯題:法律規范
【多選題】
下列關于法律規范的類型,表述正確的有( )。
A.“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該規范屬于授權性規范
B.“公司發行公司債券應當符合《證券法》規定的發行條件與程序”,該規范屬于強行性規范
C.“合作企業的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比例,參照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比例的有關規定執行。”該規范屬于委任性規范
D.“修改或者補充合伙協議,應當經全體合伙人一致同意。”該規范屬于義務性規范
【答案】BD
【解析】 本題考核法律規范。選項A是委任性規范,選項C是準用性規范。
點評:
本題考核法律規范的類型。法律規范根據法律規范內容的確定性程度,分為確定性規范和非確定性規范。確定性規范是指內容已經完備明確,無須再援引或參照其他規范來確定其內容的法律規范。非確定性規范具體包括委任性規范和準用性規范。委任性規范是指只規定某種概括性指示,具體內容則由有關國家機關通過相應途徑或程序加以確定的法律規范。準用性規范是指本身沒有具體的規則內容,而是規定可以援引或參照其他有關規定內容的法律規范。
根據法律規范是否允許當事人進行自主調整,及按照自己的意愿設定權利和義務的標準分為強行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強行性規范是指所規定的義務具有確定的性質,不允許任意變動和伸縮的法律規范。通常,義務性規范都是強行性規范,違反強行性規范的協議可能被確認為無效。任意性規范是指在法定范圍內允許行為人自行確定其權利義務的具體內容的法律規范。
根據法律規范為主體提供行為模式的方式分為授權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授權性規范是規定人們可以作出一定行為或者可以要求別人作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義務性規范是規定人們必須作出某種行為或者不作出某種行為的法律規范。義務性規范又可分為命令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命令性規范是指規定人們的積極義務,即規定主體應當或必須作出一定積極行為的規范。禁止性規范是指規定人們的消極義務(不作為義務),即禁止人們作出一定行為的規范。禁止性規范通過禁止主體作出某些行為,以實現權利人的利益。
2020年注冊會計師《經濟法》易錯題:對外貿易法律制度
【多選題】
由于某類產品進口數量激增,導致國內相關企業受到嚴重損害。根據對外貿易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針對這樣的情況,商務部可以對進口商采取反傾銷措施
B.針對這樣的情況,商務部可以對進口商采取反補貼措施
C.針對這樣的情況,商務部可以建議對進口商臨時提高進口關稅
D.針對這樣的情況,商務部可以限制進口產品的數量
【答案】CD
【解析】 因進口產品數量大量增加,對生產同類產品或者與其直接競爭的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損害威脅的,國家可以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消除或者減輕這種損害或者損害的威脅,并可以對該產業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關稅、數量限制等形式。
點評:本題考核保障措施。因進口產品數量大量增加,對生產同類產品或者與其直接競爭的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損害威脅的,國家可以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消餘或者減輕這種損害或者損害的威脅,并可以對該產業提供必要的支持。這是保障措施的基本含義。根據《保障措施條例》的規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是指進口產品數量的絕對增加或者與國內生產相比的相對增加。對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及損害的調查和確定,由商務部負責;其中,涉及農產品的保障措施國內產業損害調查,由商務部會同農業部進行。在確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對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時,應當審查下列相關因素: (1)進口產品的絕對和相對增長率與增長量;(2)增加的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中所占的份額;(3) 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包括對國內產業在產量、銷售水平、市場份額、生產率、設備利用率、利潤與虧損、就業等方面的影響;(4)造成國內產業損害的其他因素。'國內產業是指中國國內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的全部生產者,或者其總產量占國內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全部總產量的主要部分的生產者。
2020年注冊會計師《經濟法》易錯題:價格歧視
【單選題】
甲公司生產一種鼠標,憑借自己的市場支配地位,向A經銷商供貨價格是10元,向B經銷商供貨價格是12元,則該行為屬于( )。
A.強迫交易的行為
B.價格歧視的行為
C.不公平定價的行為
D.掠奪性定價行為
【答案】B
【解析】 本題的情形屬于價格歧視,價格歧視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點評:本題是考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這屬于“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另外需要掌握幾種具體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并且注意“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是無需正當理由就被禁止的;其他幾種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如果有正當理由,是不被禁止的。